5月9日,杭州某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迎来了浙江省第1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就是来自湖州安吉县的王旭丛医生。
当天上午,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王旭丛成功捐献23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他的妻子曹女士和2岁的儿子以及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在现场一起为他送上了掌声。

王旭丛是一名90后,老家在河南省许昌市。两年前他来到安吉工作,是当地医院的一名康复科医生。多年来,王旭丛参与无偿献血10余次。

在2022年的一次献血过程中,王旭丛了解到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便毅然留存10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患者配型成功,挽救他人的生命。等待的同时,他也继续参加无偿献血活动,2024年在安吉还分别捐献了成分血单采血小板及全血。
2025年3月,王旭丛接到了安吉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他的入库血样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当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王旭丛毫不犹豫就同意了。他说:“身为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而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
最终,王旭丛顺利通过了与患者的高分辨检测和捐献前体检,捐献时间确定在5月初。

5月5日上午,当很多人还在过五一假期,王旭丛就在安吉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杭州的定点采集医院,入院开始注射动员剂,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
动员剂注射后,王旭丛出现了一些腰酸腰痛的症状,科室里给他进行理疗缓解的时候,他乐观地说:“在疾病面前,我这点疼痛都是小事儿。体验一下杭州医院的理疗方法,可以当作业务学习了。”
5月9日一早,王旭丛开始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因为有献成分血的经历,过程与造血干细胞采集类似,所以他显得特别淡定。王旭丛躺在采集床上,血液从一只手臂的针管输出,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剩余的血液成分从另一只手臂的针管回输到体内。
随着“生命的种子”被一点点收集,王旭丛也把最深的祝福送给远方的那位患者:亲爱的陌生人,祝福你早日康复!
采集结束后,这袋“生命种子”立即被专人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点亮一个即将熄灭的生命火种。

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迎来了突破1200例的历史时刻。当年捐献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捐献者群体最小年龄记录继续刷新。开年后,医学生捐献者黄琦捐献事迹登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退役军人金傲然的捐献事迹全网传播量超1500万……数据表明生命接力正在浙江持续加速!

今年“5.8”人道公益日期间,浙江省红十字会还上线“四叶草·生命守护”网络筹资项目,致力于为挽救血液病患者而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群体,提供安全保障和人道救助。为捐献者购买保险;当他们的家庭陷入困境时,提供人道救助;扩大志愿者群体基数,让更多需要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有配型成功的机会,传递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