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省四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2011-01-26发布者: 浏览量:

201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报、钱报等省内多家报刊刊登了今年两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的报道。捐献者董平和陈阳的热心,让人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顿时心生暖意。此后,又有郑卫军和杨明红两位志愿者完成爱心接力。2011年,他们的新年从挽救他人生命开始。

董平:捐献就像剪头发一样

1月6日上午9时,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来自宁波的董平静静地躺在采集床上,鲜红的血液正从他右臂缓缓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的工作,开始分离造血干细胞,用于挽救一名身患白血病的28岁长沙女子。董平成为我省今年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全省第70例、全国第1983例捐献者。

38岁的董平目前是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的骨科医生。在前年6月的一次献血过程中,董平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详细流程,于是填写了表格,正式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去年9月,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传来消息: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随后,董平再次抽取血样寄往北京进行高配,并获得成功。今年1月2日,他住进了省中医院,当天下午和晚上,他分两次注射了动员剂。

6日下午3时,从董平体内采集的170毫升造血干细胞,由陆医生从杭州带往北京,为千里之外翘首等待的生命送去希望。

“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就像剪头发一样,头发在剪短后一段时间就会自然生长出来,对头发本身也不会造成伤害。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也会将一些没用的细胞杀掉,其实造血干细胞也是这个道理,大概一个星期身体就会自动修复。”董平说,170毫升其实跟一次正常的献血量差不多,对身体根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是能挽救别人的生命,觉得值得,很有意义。

陈阳:最淡然乐观的捐献者

董平捐献后的第三天,富阳的陈阳为一位年仅28岁患有白血病的男子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是富阳第二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爱心人士。

陈阳是华达集团的一位女司机,一头短发让她显得干练,说话的时候笑容经常挂在脸上,被同事们叫做阳光女孩。“当时听医生说,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没想到这次真配上对了!” 陈阳难掩兴奋之情: “这跟买彩票中奖的感觉差不多,太不可思议了!”

1月8日上午九点半,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浙江省中医院13楼18号病房的床边,照得房间里暖暖的。

“我的血在外面晃悠呢,等会就完事了!”虽然被“固定”在床上,陈阳依旧不改活泼的个性,一边吐舌头,一边介绍自己所处的状态。连一旁的护士都夸她:“来捐献的军人都没有你这么淡然乐观。”

由于接受捐献的患者是个高大的男子,陈阳需要捐献的干细胞数量会多一些,因此采集工作进行了两天。8日上午,从陈阳血液中采集了140毫升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浆,9日上午则采集了90毫升。

“采集的时候,我感觉心脏里的血液流动比较快,像是‘心动’的感觉。”陈阳调侃说,3个多小时的采集过程,远比自己想的要顺利,“感觉是又献了一次血!其实新年的开头能这样,真的也不错!”

郑卫军:足足准备了100多天

郑卫军是建德市卫生局的一位财务工作人员,是建德市最早一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志愿者。

2010年9月25日,郑卫军接到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上海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郑卫军没来得及多想就一口答应,随后他告诉妻子自己中了“一千万”的大奖。

郑卫军告诉妻子,对方是一个两岁的孩子,自己用微薄之力就可能挽回一条生命,也是件有意义的事。丈夫的一席话打动了妻子。

得知初配成功后,郑卫军一直在做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准备。为了能够以最佳的身体状况为受捐者捐献健健康康的造血干细胞,郑卫军足足准备了100多天。

爱喝点小酒的郑卫军,从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后,就决心戒酒。平时常呆办公室里没什么机会锻炼,但知道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身体,还特意买了一辆山地车,每天晚饭后沿着新安江骑上15公里。

在经过一系列程序后,1月14日,历经164分钟的采集,142毫升干细胞混合液被装入血袋,由来自上海的医护人员立刻送往上海。

“我成功了”,还在病床上的郑卫军和妻子一起向大家比了比胜利的手势,他说,“感觉良好,只有一点点疲倦。希望那个孩子能度过艰难的排异期。”

杨明红:爱心环境熏陶出来的志愿者

1月17日,在省中医院干细胞采集病房内,手捧着干细胞冷冻箱的杨明红激动万分。“我是今年嘉兴第一位,现在没什么感觉,身体挺好的。”

这天上午, 41岁的嘉兴市中医院保安杨明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分离机从上午9点半开始,经两个半小时的采集,在他身上总共采集约175毫升干细胞混合液。下午1点半,被紧急送往江苏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救助一位42岁身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女性患者。这已是我省第7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杨明红是2008年12月来到嘉兴市中医院当保安的,2009年5月,他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去年7月,他与患者初配成功。当问起为什么会去当志愿者时,他说:“成为志愿者,和我在医院工作有关,因为医院有这个氛围,传播健康、传播爱嘛。”

他的爱心之举,受到了多方关注。在采集期间,省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负责人和当地红十字会领导都到医院看望,并为他颁发荣誉证书。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媒体也刊登了相关报道。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