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25岁的海盐小伙小姜躺在病床上,看着温热的血液自他的身体里缓缓流出,在血液细胞分离机里一点点地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双盲”原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干细胞将捐献给谁,但是他有着自己的信念:“能救人,是好事!”
这位善良的小伙子是一名辅警,他是嘉兴市今年第5位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嘉兴市第47例、浙江省第516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能救人是好事,我愿意捐!”
虽然两只手都连着针管,躺在床上不能动,小姜的神情还是显得很轻松。为了顺利捐赠造血干细胞,他在11月3日就来到了杭州,这几天里,他每天打两针动员剂,调动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让它们跑到外周血里面,从而可以通过血液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
打了动员剂后,人体会出现酸痛、头晕甚至低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小姜说:“其他还行,腿和腰有点酸。不过这没什么,过几天就会好的。”
小姜是在2017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的。那是一次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他在献血过程中第一次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茫茫人海中,造血干细胞能够匹配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但是如果配对成功,就能拯救一个生命。
“生而为人,总要为这个世界创造点价值,让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一点。”小姜认真思考后,留下了血样,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
今年9月的一天,正在执勤的小姜接到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知他有患者和他的骨髓初步配型成功,并征求其意见。小姜反应过来后立刻回答:“能救人是好事,我愿意捐。”
9月底,海盐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致电小姜,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步骤、注意事项等相关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他,并向他再次确认是否愿意捐献。小姜再次肯定地回答:“我愿意捐!”
“全家都支持我救人!”
当小姜把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告诉家人时,父母和妻子一致认为能救人一命是件好事,全力支持他去做。唯有担心孙子身体的爷爷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10月中旬,小姜接到通知到医院做全面体检及高分辨血样检测,爷爷十分着急,跟着他一起去了医院。
“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到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在医院,一位同样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医生,主动向小姜爷爷科普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最终打消了老人家的顾虑。
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小姜更加坚定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
10月下旬,小姜收到浙江省红十字会的通知:体检合格,高分辨匹配成功。
在等待捐献的日子里,为了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小姜加强了每天的体育锻炼。家人更是全力配合,妻子在照顾好1岁半的孩子之余,每日为他做“爱心营养餐”,保证他的科学饮食;妈妈一遇天气降温就叮嘱他添衣,让他千万不要感冒。
嘉兴市骨髓库志愿者已有7000多人
当天下午,经过数个小时的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志愿者立刻把热乎乎的造血干细胞放进专用箱,赶往机场,第一时间把这袋“生命的种子”送到受捐者身边。
小姜此时略显虚弱,但他开心地说:“尽自己所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让一个完整的家庭不破裂,我觉得很自豪、很幸运。”
这个善良的小伙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据了解,小姜是嘉兴市今年第5位成功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嘉兴市第47例、浙江省第516例。
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播下一颗生命的种子,给那些亟待救助的人以重生的希望。市红十字会向全社会长期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每一位身体健康、年龄在18至45周岁的公民,都可以伸出手臂,投身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动”中来。
截至目前,嘉兴市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已有7000多人。与此同时,我市还成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队,33名曾经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成了首批成员,他们活跃于全市各个角落,多次护送“生命种子”赴移植地,收获点赞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