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日报:“华峰诚志助学基金”打造“有尊严”的爱心模式

发布时间:2017-09-07发布者: 浏览量:

 


    “这6000元是女儿托我捐给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的。”

    “家里有困难的话,自己先留着用,不用急着把钱捐出来。” 

    “陈玲选上班了,家里条件慢慢好转,她想把手头积攒的这笔钱拿出来,刚好助学活动又要开始了,用得着!” 

    瑞安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卢月丽接过陈父手中这份沉甸甸的“心意”,深受感动。陈玲选5年前在市红十字会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现在,她拿出积攒的第一笔工资,去帮助同样需要圆梦的寒门学子。 

    昨日,我市2017年资助清寒学子上大学暨华峰诚志助学基金10周年活动在市委党校举行,7名像陈玲选一样曾经的受助者来到现场,无比自豪地参加华峰诚志学子助学金回馈仪式,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几千元、上万元爱心款,回捐给华峰诚志助学基金。据市红十字会统计,目前华峰诚志助学基金共收到61位受助学生回捐的爱心款70笔,共计57.88万元。

     “受”“助”之间有尊严 “

    以前,接受捐助学生的家境和个人信息要在媒体上公示,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些已被纳入捐助名单的学生,无奈放弃了受助机会。”郑超豪是瑞安知名的爱心人士,在参与捐助寒门学子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受助学生在爱心人士面前抬不起头,这种自卑心理,有时甚至影响了他们一生。也有一些学生,每年都会给爱心人士拜年,但是他们担心,如果哪一年不去了,这位爱心人士会不会觉得他们不懂感恩?捐助让寒门学子放下了经济包袱,却背上了精神包袱。

    能不能有一种助学方式,让学生既体面又有尊严地得到帮助?郑超豪想出了将助学活动与培养大学生诚信励志相结合的新型助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在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回捐助学金。这种既区别于一般的资助、又不同于助学贷款的助学模式得到了中国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的认同。 

    2007年8月,华峰集团出资1000万元,成立“华峰诚志助学基金”,受助学生无需在媒体上公示家庭隐私,但在接受资助时要签订一份诚信承诺书——在领到第一笔资助款后的8年时间里,当有经济能力时,分批或一次性向基金馈赠助学金,用于资助其他学生,以实现基金循环助学作用。

    “基金不仅要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梦,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爱精神及社会责任感,也希望他们以诚信、励志回报基金。”现为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理事长的郑超豪说,华峰诚志助学基金与学生签订的诚信协议,是彼此的成全,是平等、尊重、互助的前提。 

    在华峰诚志助学基金成立之前,董津津曾接受过无偿形式的资助,也接受过爱心人士的结对资助。“当我拿到那些钱的时候,心里有亏欠,似乎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董津津说,当她与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签下协议书的时候,心底的负担没有了,做人也坦荡起来,心里多了一份责任感,督促自己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早日将钱回捐给基金去帮助其他人。

    据悉,10年来,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累计资助593名(合计1513人次)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共发放“有尊严”的爱心款812万余元。

     “借”“还”之间是诚信 

    去年,老家在平阳坑的谢玉俊,按揭贷款在市区农贸市场附近买了一套房。10年前,谢玉俊手捧着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心里沉甸甸的,为学费没有着落而发愁,更不曾想到日后有一天会在市区买房、安家。 

    “这一切,都是华峰诚志助学基金帮助我实现的。”在谢玉俊为学费发愁时,华峰诚志助学基金帮他圆了大学梦。他毕业后,被华峰集团录用,成为华峰员工,车间“老班长”手把手教他从一名三级技术员成长为生产班长。谢玉俊的内心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 

    他作为班长去慰问一线员工,在员工居住的狭小而破旧的出租房里,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场景,心酸又心疼。回去后,他和父母商量用自己的公积金按揭贷款在市区买了房。

    “华峰诚志助学基金建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尊严’,也成就了现在的‘体面’。”买房的同时,谢玉俊拿出银行卡里剩余的4000元回捐至华峰诚志助学基金。他立下决心:“每年拿出4000元投入华峰诚志助学基金。” 

    同样是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的受助者,董津津在毕业后的第一年,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抠”出了2000元回捐。前段时间,她又给华峰诚志助学基金回捐8000元。至此,她当初从基金“借”的钱已经“还”清了。“人世间最难还的是‘人情’。华峰诚志助学基金不仅给了我钱,也给了我平等和尊重,它们一起支撑我走到了现在。”如今的董津津自信且落落大方,她说她将继续怀抱感恩之心,让更多的人成为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的受益者。 

    10年来,华峰诚志助学基金设立的初衷——诚信为人、励志成才,在很多受助者中得到了体现。据市红十字会统计,2009年至2017年8月,该基金共收到61位受助者回馈的爱心款70笔共57.88万元,其中2009年2笔共4000元,2010年2笔共4000元,2011年8笔共28000元,2012年5笔共19700元,2013年9笔共58000元,2014年6笔共55000元,2015年13笔共95100元,2016年14笔共201000元,2017年年初到现在11笔共114000元。

     “传”“承”之间显责任 

    2009年,从齐齐哈尔大学毕业后,胡立滔去广州发展。两年后,他选择回到家乡——高楼镇双垟村,在村里当了一名报账员。今年,他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成为村里有史以来最年轻、最有文化的“村官”。 

    村委会主任的工资并不高,接受过华峰诚志助学基金帮助的胡立滔,内心更想为家乡群众做些事情。他慰问低保户,关心农业,最让他挂念的是,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入学情况。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没多久,胡立滔就在村里调查有多少学生考上了大学,有没有人因为家庭困难上不了学。“如果村里有这样的学生,我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我也会让他们‘体面’地接受助学。”让胡立滔开心的是,近年来村里条件不断改善,很少有学生上不起学。 

    与选择留守在基层的胡立滔不同,周茹茹在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职。在工作中,她做了很多慈善项目,比如“春运施粥”、“法律移动超市”、“红笔杆”等,获得多项省级、市级荣誉。她说,内心感激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给予她的这份自由、平等、尊重,这些成为她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 

    陈玲选,这个名字,很多人不会感到陌生。去年11月14日,22岁的陈玲选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了重庆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她成为我市第4例、温州第28例、全国第6096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陈玲选记得,2012年8月18日,她接受了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的帮助,圆了大学梦。也是这一天,她签下志愿捐献协议书,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给了我帮助,也让我感受到独立的人格。我产生了社会责任感,对他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陈玲选说,能够回报社会、帮到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助学活动可持续发展,让爱心延续传递。在华峰诚志助学基金里,比金钱回馈更可贵的,是爱心的传承,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昨天的资助清寒学子上大学暨华峰诚志助学基金10周年活动上,华峰集团副总裁尤金焕说,华峰诚志助学基金以特殊的助学模式,激发了学子们诚信为人、励志成才、回报社会的决心,这也正是华峰诚志助学基金的宗旨所在。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