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终于找到你 还好没放弃——浙江省浦江县红十字会开展“DNA寻亲库”项目侧记

发布时间:2017-02-09发布者: 浏览量:


王桂云(左)和母亲潘新梅(中)姐姐黄淑丽


    “已经确定了,他们就是亲人!”2月7日12时50分,浙江省浦江县红十字会副会长黄晓红语气里透着兴奋。她说,经过数小时的技术分析,已经确定王桂云和潘新梅是亲生母女。

    2月6日上午,浦江县红十字会能容纳上百人的礼堂被挤得满满当当。12名当年从浦江、诸暨等地被抱养的子女和20余名当年曾送走过孩子的父母聚在了一起。大家都很期待,这次会面的人群中,会不会有令人激动的相认和团聚。

    见面会后,现场进行了血样采集,经过1天的技术分析,王桂云和潘新梅首先被确定存在血缘关系。

    相隔千里,一对姐妹千里寻找

    黄淑丽,浦江人,生于1980年,从3岁时就知道自己还有个妹妹。长大后,她多次到河南等地寻找妹妹,但未获得一点音讯。

    河北邢台的王桂云,自10多年前知道自己是从浙江抱养之后,便开始了漫漫寻亲路。

    2014年下半年,在浦江县红十字会牵头下,浦江有了一个特殊的寻亲者抱团信息群——“博爱寻亲站”,在“站”里,寻亲者利用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互帮互助。他们可以直接登录浦江县红十字会官网,通过“寻亲信息专窗”登记相关信息。目前,寻亲站已收集了270余条寻亲信息。

    2014年,王桂云加入“博爱寻亲站”,登记了自己的相关材料和照片。2016年11月,黄淑丽在寻亲站里看到了王桂云的资料,觉得两人长得很像,便和王桂云加了微信。

    多次沟通后,二人发现各方面信息高度吻合。王桂云说:“春节时,我来到浦江,找到了姐姐(黄淑丽)家,两家人一起吃了饭,彼此特别投缘。”

    不过,亲缘关系的确认还得靠DNA鉴定。

    2月6日上午,王桂云和黄淑丽母亲潘新梅的血样被提取送检。“这一对疑似度非常高,我们将做特别处理,7日中午就可以有结果了。”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助理詹崯表示。

    2016年8月,迪安司法鉴定中心助力浦江县红十字会,正式加入“博爱寻亲站”,成立了专门服务于失散人员的寻亲基因库——“DNA寻亲库”。只要寻亲人员留下血样,将DNA数据录入“DNA寻亲库”,DNA数据便开启自动搜索和自动比对,能迅速帮助求助者找到失散亲人。下一步,浦江县红十字会和迪安司法鉴定中心计划将该库升级为全同胞比对,主要针对父母双方都已过世,但还有兄弟姐妹的寻亲者。

    迟到三十多年的相认相聚

    7日一早,潘新梅和黄淑丽就来到王桂云住的宾馆,一起等待鉴定结果。
“一晚上都没睡着,特别期待结果。”王桂云的语气里透着紧张,虽然她和黄淑丽一家约定,无论是否存在血缘关系,她们都会像一家人一样来往,但心里还是非常紧张。“我无数次设想鉴定结果确定后的情景,想象着大声喊一声‘妈妈’的感觉。”

    13时30分,浦江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迪安司法鉴定中心的法医一起来到宾馆。“经过DNA鉴定,王桂云和潘新梅之间存在血缘关系。”法医用平静的语气报告了鉴定结果,并递上鉴定书。

    “真的!”这一刻,三人同时喊了出来,流着泪,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妈妈!姐姐!”王桂云大声喊道。

    “妹妹,今天我们终于相认了!是好事情,要高兴啊!”黄淑丽擦拭着王桂云的眼睛,自己却也已泪流满面。

    王桂云说,接下来,她会带着自己在刑台的家人常来浦江“娘家”,“我们已经说好,今后再也不分离,像天下其他亲兄弟姐妹一样。”

    寻亲之路不会停止

    王桂云和潘新梅相认,除了她们自己的努力,离不开众多志愿者的帮助。在2月6日寻亲大会现场,除了寻亲者,还有很多志愿者,而这些志愿者本身,大多也是寻亲者。

    陈小媛出生于1981年4月,养父母在收养她时已年近60岁。17岁那年,作为家里顶梁柱的养父去世,陈小媛从此和体弱多病的养母相依为命。2015年,陈小媛加入“博爱寻亲站”,并且成为一名寻亲志愿者。“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亲生父母谈何容易。”陈小媛说,“现在我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搜集和我一样的兄弟姐妹的信息,类似遭遇让我们如同一家。”

    2月7日,王桂云找到亲人的消息让陈小媛激动不已。她说,她的寻亲之路不会停止,也会继续热情地帮助其他寻亲者,完成他们的心愿。如今,在她和其他一些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找到几对高度疑似的亲人。

    浦江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家庭贫困和其他原因,一些当地及周边县市的孩子,被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人家抱养。“从浦江县抱走的,据我们统计就有1121个。”

    “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寻亲者可以找到自己的家人。”黄晓红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