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危难时刻,红会干部挺身而出抢救伤员——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张秋萍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引来一片赞誉

发布时间:2017-04-10发布者: 浏览量:

 



 

    张秋萍,中共党员,1964年出生,现为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凭借对红十字事业满腔热忱和对群众的高度责任感,她深刻领会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和省市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系列文件的重大意义,深入思考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思路对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自加压力,使江干区红十字事业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用实际行动诠释铁军排头兵的责任担当。

    2014年,江干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省级红十字工作示范区”,江干区红十字会被省人社厅、省红十字会联合授予“全省红十字系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7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一行专程视察江干区红十字工作后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基层红十字会大有可为!”;总会、北京、甘肃同仁调研参观后均对我区红十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她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先进个人”、“江干区行政嘉奖”、年度考核优秀等荣誉,所撰写的调研文章—《调查分析助力救护培训》一文作为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唯一论文,荣获总会“2015年度优秀论文奖”。

    偶然中的必然选择

    2017年4月2日下午15:00,安徽省郎溪水鸣加油站前发生一起三车连环车祸,一名摩托车驾驶员受伤严重,时逢清明节小长假车流高峰期,大面积堵车导致后方救援力量无法抵达。

    恰巧路过的张秋萍看到这一幕,马上意识到伤者亟需紧急救援,于是立即下车查看。作为红十字救护员的她经过现场评估后发现伤者头部受伤,心跳、呼吸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马上开始现场施救:评估急救现场环境安全、指定围观群众拨打120、清理伤者口腔积血、开放伤者呼吸道、开展胸外按压......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尽管早已汗流浃背,尽管与伤者素味平生、尽管伤者血迹染红了衣衫,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红十字会职业的本能,这位身材娇小的女人始终不放弃丝毫救人的机会、不延误丝毫挽救生命的希望,执着地坚持着心肺复苏急救操作,这场和死神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正在上演……

    20分钟后,急救车辆到达,张秋萍和急救人员一道把患者搬运至车上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急救。

    她的义举得到了现场群众的赞誉,司机陈师傅说:“真的太不容易了,大家都不会急救,她这么一个娇小的女人挺身而出、出手相救,真的太感谢她了!”

    当地媒体、论坛纷纷报道了“女子救人”的事迹,网友们也给予了满满正能量的留言;但在熟悉她的领导和同事眼中,这件事情在她身上发生,一点都不奇怪,而且是偶然中的必然选择,因为她所从事的红十字会工作中,救护培训工作是重中之重。

    必然中的必然现象

    红十字事业起源于战地救护,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也成为红十字会在和平年代重要的法定义务和责任。这些年,作为全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谋划者和组织者,张秋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更接地气”;作为区红十字会的主要负责人和江干区政协委员,她在不同场合宣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4年、2017年,江干区人民政府两度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重点人员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得以全面提升。

    2009年,杭州第九中学经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体育老师成功抢救突发心脏骤停的学生,教师专业的处置赢得了邵逸夫医院急诊室专业医师的一致好评,该同学经过恢复治疗后没有留下任何并发症,并顺利考入大学;2014年,江干区四季青街道钱江苑社区的红十字救护员成功抢救中暑导致心脏骤停的居民陈大伯,家属专程送来锦旗表示感谢,目前全区共有897名社区工作者通过培训、考核取得了“红十字现场救护员”证书,每个社区都有2-3名取得红十字现场救护员证书的社区工作者守护在百姓家门口;2015年8月,江干区丁兰街道76岁老人钱大伯利用在区红十字会组织救护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成功抢救72岁老伴,事迹经《中国红十字报》、《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江干发布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和好评,红十字现场救护培训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等理念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接收和认可;2017年3月,江干交警大队的陈临、房猛警官第一时间抢救突发心脏骤停路人,施救交警含泪表述感动了无数网友。江干区一个个成功施救案例的背后,离不开以她为代表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执着奉献。

    在她的组织下,2016年江干区全面启动了以“学急救、保平安、服务G20”为主题的“江干区百场万人红十字应急救护公益性培训”活动,累计组织急救培训132场,分别完成培训师资、红十字现场救护员培训、普及性培训56人、1123人、9796人次。其中安监、法警、交警、巡保队员、志愿者、网格组长等重点人群占全年计划的85.8%,经过红十字急救培训人员成功抢救意外伤害患者78例,红十字急救培训的作用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在她的提议下,江干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班主任、体育老师全员红十字现场救护员培训领证工作,师生安全事件处置率明显提升,校园院前急救网络得以进一步夯实;在她的努力下, 2015年7月,全国首个“交警红十字流动急救点”公益项目落户江干,通过“送教上门”、“软硬件提升”等形式,交警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华丽升级为“第一施救者”,极大提升了辖区道路安全事故的处置成功率,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也正是这一项项扎实、接地气的举措,让江干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必然中的偶然机遇

    当媒体记者、同事们提起救人事件时,张秋萍总是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和冷静:“说来也巧,从事了那么多年的救护培训工作,自己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在那种危机情况下,相信每一位懂得急救的人都会出手相救的!我只是做了一个红会人应该做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科学掌握急救知识技能,当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家都能该出手时就出手,科学及时地生出援手、帮助他人,把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每一次的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培训会和座谈会她都会准时参加,一次不拉。每一次面对培训师资,她总是反复强调:“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点多、面广、时间长,这不是一项立竿见影能出成效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毕竟刚学过急救知识的学员一出门马上遇到心脏骤停患者的几率微乎其微,因此我们的救护培训讲师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抱着对生命负责、对事业负责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要求,把知识点吃透、把动作教到位!”。平时在工作例会例会上,张秋萍也反复向机关工作人员:“作为红会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意外伤害事件,一定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红十字事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升红十字事业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

    这就是张秋萍,一名红十字会系统“老兵”。在她身上,你能找到“最美妈妈”吴菊萍那种对生命的尊重,你更能发现“最美司机”吴斌那种对工作的敬业。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责任担当诠释了浙江铁军排头兵的风采,也为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



      新闻链接:

    继2014年后,2017年江干区人民政府再度把“加大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普及、完成培训1万人次以上”纳入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重点为参与城中村改造和剿劣劣V类水的工作人员、小区楼道长、交警、教师、安检人员开展专题救护培训,提升重点人员应对意外伤害的处置能力,助力和谐、平安城区建设。2016年7月,由区红十字会、区交警大队在全省率先创新启动的江干区“交警红十字流动急救点”建设成效凸显,项目启动以来,区红十字会为交警开展急救专场培训15场次、678人次,为全区所有的136辆执法车、警用摩托车、拖车配备便携式车载红十字急救包,每位交警全年参与急救培训均不少于8小时。交警共成功开展院前急救、救治受伤路人83人次,转诊危重病人19人次,相关新闻相继被公安部网站、《人民公安报》、浙江卫视等媒体报道。



     热点关注:

《回家上坟的路上三车连撞  娇小的她跳下车抢救患者》(浙江新闻):http://zj.zjol.com.cn/news/601636.html

《安徽发生一起车祸,路过的浙江女人紧急施救》(北京时间):
http://item.btime.com/4562k8tg0ka990au6eikf02crqo&from=groupmessage

《危急时刻,这位娇小的杭州女人挺身而出》(浙江24小时):http://app.thehour.cn/wap/share.html?id=7704&from=groupmessage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