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不只是医生的事——温岭35位市民成为“救护员”

发布时间:2013-06-19发布者: 浏览量:

    今年5月至10月,温岭市红十字会开设公益性免费应急救护培训班,向社会召集学员200名。网络通知半个月,已有100多名社会学员通过网络报名,这些学员中有老师、村邮员、家庭主妇,还有运输业、鞋厂、药房、制冰厂的员工等。

    6月15日,温岭市红十字会针对网络报名的学员开设了一期应急救护培训班。
 

    专家 “急救”不只是医生的事

    “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来自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的救护师严佳成告诉学员说,如果心跳和呼吸骤停,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当心跳呼吸停止4至6分钟后,脑部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这“4分钟”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

    急救是医生的事?其实并不是这样。严佳成认为,通过应急救护培训,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为伤者抓住这“黄金4分钟”。

    她还举了个例子,某中学一名学生在跑步时突然晕倒在地,现场老师虽然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但等救护车赶到并将其送至医院时,患者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如果当时在病患倒地后,有人能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或者采取胸部按压等急救措施,患者活下来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学员 学点急救技能,关键时候能救命

    开班授课当天,学员们早早来到温岭市卫生进修学校的培训教室。

    温师附小的4名男老师这次是组团前来培训。“3年前,我们在椒江自费学过这方面的知识,还获得了救护员证。可时间久了,很多操作手法都记不清了。”陈老师说,学校里有游泳池,“若碰到紧急情况,我们责任很重大。”

    当天上午,严佳成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不过,在实践操作中,不少学员不是忘了步骤,就是动作做得不标准。

    培训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多,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中午吃完饭,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不过有不少学员没有休息,而是抓紧对着模拟人反复练习手法。

    “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是要真正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候要靠它救命。”课后,有不少学员还主动向培训老师请教被食物噎住、面对高血压患者如何急救等。

    现状    救护员证拥有率不足0.07%,今年计划培训2000人

    “你们是我教过的学得最认真的一批学员。”通过理论和实践操作,35名学员最终获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

    “目前我市拿到救护员证的不超过10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0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则普遍高达7%以上。”严老师说,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现场应急救护培训,比如,美国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4,香港约为12%。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自救互救以及防灾避险的知识和技能,今年温岭市红十字会将以救护培训和普及为重点宣传项目之一,计划培训红十字救护员2000人,主要针对热心公益的社区居民、农村群众、学校师生、机关公务员及工勤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等。截止目前,温岭市红十字已培训500多名救护员,普及培训1000多人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