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湖州市今年第一例角膜捐献者韩述琼的丈夫余全国又一次打电话给红十字会,表示要向妻子学习,今后也要捐出自己的器官和眼角膜。
在接到他的电话后,3月8日上午,湖州市红十字会、吴兴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又一次来到东林镇东升村余全国家。
妻子的角膜已成功移植到两位病人身上
“上午我刚接到省里通知说,我妻子的角膜又被移植到一位4岁的盲人小孩子眼中。”一到余全国家,他就向大家宣布了这一消息。“妻子去世的当晚,她的角膜就移植到了一位40多岁的盲人眼中,让他重见了光明。以前我也没真正考虑过捐献的事情,但是这两天,我经常在想着这件事,我能再做些什么?”
这位来湖州9年,定居在东林的朴实的农村汉子,尽管才小学文化,但是讲出的话却很让人感动。“在省里医院手术前,他们都会叫家属来电话感谢我们,其实感谢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尽快康复。”“我们虽是新湖州人,但是为社会做贡献这样的事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前天,在办完妻子的丧事后,余全国就跟女儿和儿子商量了,要把自己的眼角膜和身体器官都捐献出去。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当天就打电话给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达了捐献意愿。
签下两份捐献登记表 就为向妻子学习
“妻子是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过世并捐出角膜的,她当了人生中最后一次雷锋,我也要向她学习,学习她的这种奉献精神,要让爱心传递下去。 ”余全国表示。
在《公民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上,余全国签下了“自愿捐献”四个字。而在另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他在自愿捐献肾脏、肝脏、心脏、肺脏等框内全打上了钩。
“只要需要,只要有用,我都可以奉献出来。 ”每每讲到捐献的初衷,余全国都表示要向妻子学习。“如果有无偿献血需要,我的手机24小时都通的,在情况允许下可以随时去献血。 ”余全国的话感动了在场所有工作人员。“我的父母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的精神让我们子女佩服。”女儿余雯是最支持父亲捐献的,在登记表上也帮忙填写了家属意见“同意”。
所有手续都办完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准备离开,这时候余全国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他拉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我在献血的时候听说现在还在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这个标准,但只要你们有需要,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潘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