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报记者 章瑚
19岁的湖南少年李洪因从高处坠落而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生命却将在另几人身上得到了“延续”。昨日,温州医学院首次自主完成器官捐献评估、摘取和移植。同时,这也是温州市今年以来第三例人体器官捐献手术。
想帮父亲减轻压力,19岁少年来温打工
满脸胡楂的李先军站在重症监护室外面的走廊上,把头埋得很深,手上的香烟一根接着一根。他是李洪的父亲,自从孩子出事后,他没日没夜守在医院里已经半个来月。“早一天他还说自己赚了点钱,可以寄个两千元给家里过年。”这位49岁的汉子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
李先军是一名小学老师,工资收入并不高,还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以前每到李洪开学,他都要奔波去筹学费。而这也促成了李洪高中毕业之后不愿意再读书的原因之一。
一个多月前,李洪与几名老乡从湖南衡阳老家一起来到温州,打算打工减轻父亲压力。但谁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成了永别。
酒后从高处坠楼,再也没能醒来
来到温州后,李洪很快就在一家酒楼找到了做厨师的工作。1月13日晚上,他与工友们喝了点酒后回到寝室睡觉。
“他睡在上铺,床铺旁边有个窗户,他睡梦中从窗户里摔了出去。先摔在二楼的水泥板上,再摔到一楼。医生说,是头部受到了重创。”孩子的父亲颤抖地回忆着,这些是他从儿子工友的口中得知的。等他得知消息赶来温州时,小儿子李洪已经无法再睁开眼睛看他一眼。“没钱,只能让我大儿子买张飞机票先来温州,我和他妈妈、他嫂子坐火车来,到温州已经是15日。医生说,孩子瞳孔已经散大,活过来的可能性不大。”
据附一医ICU副主任王晓蓉介绍,13日当晚李洪被送进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次日早上呼吸一度停止,虽然经过抢救,但仍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无恢复迹象。
他要离开了,但能让别人活下去
“我们多么希望医生告诉我们,孩子还有一丝活着的希望。我甚至希望谁的器官可以救救我的孩子。”但现实却狠狠地打击了他们。
抢救后的第十天,看着儿子的病情持续恶化,李先军知道孩子再也回不来了,他做了一个决定:将孩子的器官捐献出去,我的孩子没办法活下去,可他能帮助别人活着。
这个决定对李先军来说非常痛苦,他无比艰难地告诉妻子这个想法。
“多捐一个器官就能多救一个人。李洪没了,就让李洪在别人的身上继续活着吧。” 妻子李新慧虽然悲伤,却能理解丈夫的想法。在老家,他们曾亲眼看着邻居因为得不到可捐献的器官而死去。他们对那种无奈与悲伤深有体会。
“家属找到了我们,主动提出要捐献李洪的器官,让我们帮忙联系红十字会。”王晓蓉医生既感动又激动。她为眼前这对夫妇的大爱深深感动着,也为那些可能获得新生的病人高兴。
少年器官连夜移植到他人身上
1月29日晚上8时41分,已经停止了呼吸的李洪被推进了手术室里。这一例手术中,李洪的肾脏、肝脏和眼角膜都将被摘取,连夜移植到附一医内几名本地患者身上。供体和受体在同一家医院实施手术,并由医院自主完成器官评估、摘取和移植等程序,这在温州还是第一次。这也是我市今年第三例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救人性命的好事,是完全无偿、自愿的行为。一个家庭在亲人离开之后还能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巨大的勇气与胸怀。希望这样的义举能得到社会更多理解和支持。”市红十字会救灾救护处副处长胡育淼说。目前温州及全国器官移植缺口都极大,传统观念的束缚是造成器官捐献工作难以开展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