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正是人生规划未来的时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选择了奉献,要在新一年开启时,给世人留一份珍贵的爱心礼物。他们就是令人起敬的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
杨老伯:我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捐献
“我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捐献。”普陀区有一位老人曾写下一份“特别”的遗嘱。2013年1月2日,老人离世,亲属按照他的遗愿,捐献了他的遗体。
早在2007年,杨老伯就冲破传统观念,决定百年之后将遗体捐出,他留下了相关遗嘱并作了公证。2012年12月,老人联系上普陀区红十字会,表达了捐献遗体的心愿,在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认真填写了《志愿遗体捐献登记表》。2013年1月2日,杨老伯在弥留之际再次明确表示遗体捐献的意愿。亲属决定尊重其意愿,在其去世后主动联系区红会。区红会立即启动遗体捐献工作流程,联系浙江大学医学院做好接收遗体的相关准备。下午16时,在区红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老人的亲属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人员履行了相关手续,捐献老人遗体用作医学研究。
80岁的杨老伯是全市首位遗体捐献者,也是继2012年5月13日首例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后的又一例捐献。杨老伯的人生已谢幕,但他的爱心将延续,他的大义之举让我们深深铭记。
欧阳海霞:请代我一直看这美丽世界
家住高亭闸口社区的欧阳海霞于去年4月份查出患宫颈癌晚期,病魔无时无刻不威胁着她的生命。善良的海霞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如果我再也看不到这个世界,那就把我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让她们代我继续看这美丽世界。”2013年1月23日,海霞在病榻上填写了捐献眼角膜登记表。“在我生病的时候,社会帮助了我,我一无所有,想通过捐献眼角膜的方式,回馈社会。”欧阳海霞说。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岱山论坛上的网友评价“她是这海岛上最美的海霞。”在岱山县红十字会的牵头下,红十字志愿者们展开了一场救援行动,用爱心为海霞延续生命的历程,为她送去红十字人的关爱和帮助。2月7日,市长、市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周国辉对自愿捐献眼角膜的欧阳海霞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欧阳海霞的事迹、精神感人至深。请市、县两级卫生医疗部门尽最大努力给予救治,并减少她的痛苦。最美“海霞”精神值得好好弘扬。市、县红十字会认真贯彻落实周市长批示精神,继续给海霞以关心和帮助。
2月11日晚,欧阳海霞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按照她的遗愿,家人将她的眼角膜捐出,把光明留给了他人。岱山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从接到海霞的申请时就陪伴着她,专职副会长虞晓芬更是放弃了春节假日,从申请捐献、病危抢救、到实现捐献、遗体送别,多方联络协调,环环见证落实,帮助海霞顺利实现了捐献眼角膜的心愿。
虞硕刚: 签了志愿书圆了我多年的心愿
2月5日下午,在普陀神舟食品机械厂的传达室里,73岁的虞硕刚老人郑重地签下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表达了在百年之后捐献有用的器官或者遗体用作医学研究的意愿。
虞硕刚是定海区小沙镇人,在普陀神舟食品机械厂从事门岗的工作。生活阅历丰富的虞老伯性情开朗豁达,他说,“我吃过很多苦,看过很多事,想得很通。人走后没有必要铺张浪费,不如最后再对社会做点贡献。早在十几年前我就萌生了捐献器官的想法,儿女们也都支持。这次签了志愿书也算圆了我多年的心愿了。”如今,年逾古稀的他坚持每天打太极拳,身体非常硬朗。“希望我的身体器官可以年轻一点,到时给有需要的人。”
三位爱心人士的博爱义举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正是有了这些奉献大爱的“先行者”,才有另一些处于危难的人得以重获新生,使医学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全市各级红十字会将推动人体器官(遗体)捐献作为重要工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爱心,为捐献者及其家属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将爱心传递出去。继去年5月小萱萱成为我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后,到市、县(区)红十字会进行咨询并登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的市民明显增加。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已达到37名,他们用实际行动诉说着舟山这座爱心城市的大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