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这笔捐款对我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12月5日下午,在普陀区“红十字博爱新生基金”首次发放仪式上,全区首位受助者张先生领到首笔救助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连连道谢。
家住东港街道陈家后村的张先生今年5月成功做了肾脏移植手术,现在身体正在康复阶段,不能干重活,每个月仅靠低保补贴和朋友的帮助维持生活,情况比较困难,于是向区红十会提出了救助申请。经过审核,张先生符合受助条件,领到1万元的“新生基金”救助款,让张先生很感动。在感激器官捐献者及好心人资助的同时,他表示,若自己的眼角膜能用,愿意捐给需要的人,也呼吁身边的朋友和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队伍,让这种爱一直延续下去。
据了解,“红十字博爱新生基金”的成立源于今年5月13日舟山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夏晨萱的感人事迹。很多人深受感动,纷纷提出应该设立一个基金去激励有善心的人体器官志愿捐献者和救助需要帮助的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庭及器官移植接受者人群。5月29日,区红十字会发出成立普陀区“红十字博爱新生基金”的倡议,旨在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出发,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庭和器官移植接受者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的新探索、新载体,也是红十字会为爱心人士反哺社会,回报社会所提供的新途径、新平台。
萱萱父母将萱萱生前的压岁钱、零花钱等10600元捐出来成为首笔捐款。截止到目前,“新生基金”共收到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的捐款212286元。
首发仪式上,区红十字会还宣布成立普陀区“红十字博爱新生基金”项目监督委员会,并向五位监督员发放了聘书。“红十字博爱新生基金”项目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爱心人士等组成,全面监督公益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据悉,区红十字会将把“红十字博爱新生基金”项目打造成阳光、透明的救助模式,除了接受项目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还将筹资情况第一时间通过红十字网页、《博爱普陀》等进行公告,并将经过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受助者情况通过普陀卫生信息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尝试摸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机制,使“透明救助”成为一种救助常态,进而不断增强救助实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