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红会部署开展“12345”活动 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

发布时间:2012-09-06发布者: 浏览量:

    近期,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红十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红十字会的性质、定位、重要意义、法定职责、组织和队伍建设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和保障措施都做了重要的阐述。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日前专门召开理事(扩大)会议,认真组织学习了《意见》精神,积极结合《意见》精神,以组织建设为主线,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宣传发动为平台,以公益项目为载体,全面部署开展“12345”活动,具体工作如下:

    一条主线。即继续强化组织建设这一主线。抓住江干区政府机构改革、修订“三定”方案这一有利契机,通过前期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积极沟通协调,初步确定了目前我区红十字会核定参公编制由原来3人调整至5人,纳入区委群团组织管理序列,并独立开展人事、财务、业务等各项工作,从而保障了单独履行职责的人员储备。今年7月,区红十字会成功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依法选举产生了由江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楼玉宇任会长的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了杭州市首家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红十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展;各专业工作委员会认真履职,组织开展“红十字与雷锋精神同在”、无偿献血、“急救知识进机关”等活动;修订《江干区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处置预案》,并预计将于10月正式纳入政府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个阵地。学校和社区是与百姓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方,江干区红十字会通过学校、社区这两个阵地的建设,拉近了红十字事业与普通百姓的距离,通过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有效夯实了组织的基础。社区阵地:举办了全区社区红十字工作培训班,全区130个社区(村)红十字负责人参加培训;开展区级红十字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红十字示范社区,并将于今年10月验收评比;8月至九月举办社工专场急救知识培训,确保每个社区(村)都有2-3名红十字现场急救员。学校阵地:做好区级红十字模范学校的申报、评审工作和市级红十字模范学校的推荐工作;继续开展红十字知识进校园、急救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培养青少年树立人道主义思想,掌握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识;9月开展体育教师专场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确保每个学校都有不少于3人的红十字现场急救员。

    三项品牌。努力培育打造“守望候鸟”系列活动、“红十字爱心中转站”、“救护培训精品工程”等江干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品牌。“守望候鸟”系列活动:打造“解困、成长、暖巢、助教、守望、救护培训”的“六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让“小候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全方位助力“小候鸟”健康成长;建立专门针对外来务工子弟的“守望候鸟”基金,帮助生活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今年累计发放助学金12余万元。“红十字爱心中转站”:在去年8个社区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区推广“社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通过“红会搭台、社区管理、百姓参与”这一博爱互助模式,社区百姓把社区家庭里的闲置物品通过“社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转送至有需要的人手中。目前已完成爱心中转800余次,中转物资金额总计9万余元。救护培训:继续开展“急救知识进万家”活动, 救护培训对象重点覆盖社工、教师、社区居民等普通人群;在区属医疗机构开展全员救护员培训领证工作,计划培训、考核、发证红十字现场救护员1400人;扩大《江干区家庭急救手册》发放范围,在前期发放1万册的基础上,再发放1万册;继续开展“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生介绍简明、易懂、实用的防灾避险知识及方法,确保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今年8月初,我区经红十字救护培训的四季青街道凯旋苑社区居民章蓉,成功抢救邻居家中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目前该患者已经出院,相关事迹也被中国红十字会、浙江省红十字会等网站报导。

    四个平台。通过公益广告投放、主流媒体报道、主题公益活动、红会网站运行等四个平台,全力营造有利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有助于公众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红十字事业的内涵,使红十字文化深入人心,在文化、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公益广告投放:8月底,我区在杭州市首次以区级红十字会的名义在庆春路、钱江新城等繁华地段的公共自行车租车点首批投放20块红十字事业公益宣传画,通过宣传红十字事业的内涵,提高群众对于红十字事业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公益广告投放以来,已经陆续有热心居民来电咨询相关事宜。主流媒体报导:1-8月,我会各类新闻稿件被全国、省、市红会报纸录用33篇,省、市电视台播出相关新闻3则,为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主题公益活动:9月下旬我区还将在采荷文体中心举办广场公益活动,届时我区及采荷街道将对两位今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进行表彰,他们也将现身说法,宣传造血干细胞等公益性活动。红会网站建设:我区红十字会网站目前已经进行招投标、前期设计等相关工作,预计将于10月底正式试运行,通过对我区热心人士所捐赠的款物网站公示的形式,全程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救助款落到实处。

    五个项目。为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宣传力度,区红十字会精心筛选五个公益性项目,通过发放《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公益项目邀请信》、上门走访等形式,动员、引导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爱心企业在博爱帮困、关爱生命与健康等人道主义救援和传播方面的作用。“社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通过爱心企业家的热心捐赠,为爱心中转站添置必要的硬件设施,改变社区目前临时性、季节性的扶贫工作,为社区开展经常性、长期性的互帮互助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为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困难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守望候鸟基金”:为了更好地帮助生活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区红十字会建立“守望候鸟”专项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外来民工子弟,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支持志愿者团队组织的“假日暖巢”和家长义工活动。“钱塘护航行动”:通过定期组织红十字志愿者慰问省民政康复中心的孤残儿童,送去食品、生活用品等,并通过“同做一个游戏,同听一节科、同看一本书”活动,消除康复治疗孩子们的心理障碍。“母婴平安工程”:目前我区外来人口大量导入,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来杭州创业、生活。针对越来越多的外来高危孕产妇,区红十字会筹建“母婴平安人道救助金”,切实解决她们的实际问题。“烧伤人道救助金”:针对我区暑期“小候鸟”来杭较多,因为忽略安全造成“小候鸟”意外烧烫伤的情况屡屡发生,依托江干区人民医院烧伤科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这一优势,筹建“烧伤人道救助金”,为遭受意外伤害的家庭送上一份温暖和关怀。

    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拓展红十字事业服务内涵,进一步加大红十字事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红十字事业服务覆盖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开创我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