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杭州市区高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检测,49所高中(包括职高)参加此次检测。检测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满分100分,其中技术分60分,由评委评分;效果分40分,包括按压的频率、深度、位置、回弹、吹气量等由电脑自动评分。

本次技能检测由专业的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担任裁判,对学生们每一个动作的规范性一一进行点评。

最终,杭州第十四中学(风起校区)、杭州第十四中学(康桥校区)、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分别获得本次技能检测前三名。
学生和家长有话说
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高二学生代表徐玉盏同学说:“心肺复苏训练,最初于我只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一次在计划之外的尝试。但是,当我以‘生命至上’的心态静下心学习时,因练习而酸痛的抱怨,因自主时间减少的不满,都淡化了。我的奋斗,只因‘这样就可以活命了’而不胜荣幸!”
杭州第十四中学(康桥校区)汪虞洁同学在检测操作中对应急救护技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渐渐明白了学校老师、校医对这次检测的重视,明白了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开始全心全意地学习相关内容。”
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宋紫诺同学从成长的角度理解此次活动:“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即将步入成年。而这意味着我们在身心各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这其中就包括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就为我们很好地上了一课。从小到大,我参加过不少学校活动,大部分活动回忆起来就只剩‘精彩活动瞬间’。像这样满满正能量、有着重要意义的培训,带给我的是更多是使命感、责任感,真正体会了那句话‘时间就是生命’。”
汪虞洁的母亲陪伴着孩子一起度过了这段珍贵的时光:“当孩子回来告知有机会参加心肺复苏救护技能学习时,我就勉励他好好练习,很开心孩子能和我分享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孩子不仅收获了技能,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更好地帮助别人,也体验了坚持和团结的力量,更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爱生命的意义。”
据悉,一年一度的市区高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检测,是杭州市全面开展中学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已连续开展10年。
自2013年起,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又被列入初中学校的课程,共10课时。2019年,杭州市红十字会和市教育局又联合发文,在原来初中学校10课时的前提下,明确要求高一学生参加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不少于6课时,也明确了红十字系统在实施中学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普及行动中的工作安排。
一、初中学生10课时具体安排
1. 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救护概论(1课时);
2. 心肺复苏、AED使用和气道异物梗阻理论(2课时);
3. 心肺复苏、AED使用实践操作(1课时);
4. 创伤救护理论(2课时);
5. 创伤救护操作(1课时);
6. 常见急症处置(1课时);
7. 意外伤害、校园运动损伤处置(1课时) ;
8. 紧急避险逃生(1课时)。
二、高一学生6课时具体安排
1. 心肺复苏、AED使用和气道异物梗阻理论(1课时);
2. 心肺复苏、AED使用实践操作(2课时);
3. 创伤救护理论(1课时);
4. 创伤救护操作(2课时)。
三、红十字系统工作安排
1. 负责制定学生应急救护培训教学大纲;
2. 负责制定救护师资培训计划,按照“四统一”(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的要求,协助做好全市相关学校师资培训工作;
3. 指导各校师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
4. 负责本辖区初、高中学校学生培训和师资培训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5. 负责红十字救护员的考核和发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