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客在漂流景区突然心脏骤停,命悬一线。刚刚取得救护员证的夏军第一时间上前实施心肺复苏,并与后续赶来的教师周秉臻接力抢救,最终在救护车到达前为患者赢得了生机。在这场生命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正是天台县正在大力培养的“急救侠”。
漂流景区发生的这一幕,如今已成为天台县推进应急救护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县红十字会通过设备投放、资源下沉和人员培训“三合一”模式,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生命安全网络。

在溺水风险较高的坦头镇倒溪沿岸,新设置的橙色救生圈、救生杆和救生绳组成了一道安全屏障。2023年以来,县红十字会发起“防溺水救在身边”项目,通过“企业10倍配捐”的创新模式,迅速筹集资金37.17万元,在全县850个危险水域点位配备了防溺水“三件套”。
与此同时,红十字服务也在不断向基层延伸。县红十字会整合医疗、救援等资源,开展以“健康集市”“救在身边”为主题的“党群服务集市日”活动,两年内,累计深入乡村开展333场服务,将义诊、急救培训和物资配送至村民家门口。
作为浙江省“急救侠”模式试点县,天台县于今年8月全面启动该模式推广工作。县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周昌满表示:“我们计划到2025年年底,全县村(社)基本实现‘急救侠’模式全覆盖,每个村(社)至少配备5名‘急救侠’。”目前,全县已培养持证救护员近5万名,占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公共场所AED配置率达到每10万人55.7台。
“时间就是生命,‘人比车(急救车)先到’能极大提高救治成功率。”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胡培阳表示,这些分布在城乡各地的“急救侠”,正成为院前急救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也让生命救援的“黄金四分钟”真正掌握在群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