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太好了,你终于能和我一起学舞蹈了!”天天高兴地拉着小爱进舞蹈教室。
“我爷爷奶奶参加红十字博爱家园的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抵扣了很多学费呢!你看,我的舞蹈鞋也是爸爸用他的积分兑换来的。”这是小爱跟随大人从老家到杭州四年来最高兴的事了。
两个小朋友对话中的积分兑换,是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博爱超市的特别服务。
在这个总面积约12.8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常住人口2.1万余人的康桥街道,群众真正享受到的红十字人道服务不仅仅只有这些。

在这里,红十字事业是“一把手”工程
康桥街道党工委把红十字工作列为中心工作,连续五年把救护培训纳入街道民生实事项目。
街道组建了以书记、主任为名誉会长、分管领导为会长、辖区有影响力的企业负责人为副会长、科室长为秘书长的街道红十字会领导班子,由街道纪检干部担任监事。社区红十字会组建了以书记为会长、分管领导为副会长、红十字专干为秘书长的领导班子,由热心红十字事业的社会人士担任监事。不仅优化了红十字基层组织现代治理结构,而且从组织建设根源上加强了党对基层红十字会的领导。
在推进救护培训基地建设方面,仅街道就投入500万,依托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同时,联合消防、民间救援队、志愿者等各界力量,打造多方协同、全-专联合、线上线下结合的“一体化”红十字应急响应体系。
在这里,他们实现“急救侠”网格化
依托社区网格化治理,推进了“会急救的社工”“会急救的助老员”“会急救的物管”等项目,把社工、助老员、物业管理人员发展为“急救侠”志愿者,实现了“急救侠”网格化,构建了群众身边的急救安全网络。
在救护培训基地,群众通过“场景式+情景式+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学习常见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已惠及2万余人。康桥街道救护知识普及率达45%,救护员取证率达4%。
倡导企业负责人带头学急救,辖区重点企业救护培训全覆盖。
中小学校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全覆盖。

在这里,红十字事业让群众得实惠
社区博爱家园把红十字人道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原本杂乱无章的小区架空层“变身”为理发、修鞋等便民空间,营造成“身边的红十字事(人)”的宣传空间,建设成传播应急救护等红十字知识的学习空间,助力小区治理,激发居民向上向善的热情。
通过组建康运社区“益+亲”志愿联盟、康乐社区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服务队等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宣传推动红十字核心业务落地落实。在面对疫情等重大事件时,服务队伍主动融入、善作善成,化身核酸采样的大白、维护秩序的协管等,为服务群众做着点滴努力。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红十字会,发展会员981人,占常住人口的4.7%,53人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56人成为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登记者,1人实现捐献。

成立街道红十字公益联盟,募集街道博爱互助金30万元,聚焦因病因灾致贫的群众,及时提供人道关怀;开展博爱送万家、夏季送清凉等慰问活动,为困难家庭送上人道温暖,仅今年,就惠及98人次。
博爱超市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下实体店确定积分兑换商户,涵盖餐饮店、超市、理发店、校外培训机构等,志愿者可以凭积分兑换需要的商品;在社区微信公众号设置了线上博爱超市板块,志愿者可以凭积分在线上兑换晚托、暑期班、舞蹈教室、体育运动场馆等服务,兑换形式方便、兑换种类齐全、兑换物品实用,深受志愿者的欢迎,也实现了正向激励,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红十字志愿服务中来。仅今年,就有321位志愿者兑换了积分,价值近5万元。
康桥街道红十字会坚持党建带红建,数智强红建,唱好“融”字经,念好“数”字诀,打通了红十字人道服务“最后一公里”,赢得了群众的口碑,被评为浙江省突出贡献红十字基层组织、杭州市红十字博爱家园、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十字救在身边”示范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