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救”在身边

发布时间:2023-04-18发布者: 浏览量:

日前,湖州菱湖中学校医与老师联手成功救护心脏骤停学生的事件被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开年以来,浙江省急救成功的案例屡见报端,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效果开始显现。

2021年9月,全省以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为突破口,印发《关于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27家省直部门(单位)组成的应急救护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班工作会议,统筹协调推进“‘救’在身边”工作体系建设,应急救护工作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着力打造“1+8”救护工作体系

2021年省红十字会抓住契机,出台《关于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等部门实施“救在身边”八大专项行动,率先在全国探索构建“1+8”应急救护工作体系。此外,在浙江省应急救护工作专班指导下,全省10个市和部分县(市、区)政府也相继组建工作专班或工作小组,印发贯彻落实文件,统筹推进本地应急救护工作。

2022年,全省有8个设区市将应急救护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建设应急救护阵地、公共场所配置急救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经费支持。不少市、县还将应急救护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

按照行业引领、分类推进的原则,全省重点实施“‘救’在身边”八大专项行动。不少地方还根据当地实际,扩充了内容。杭州认真实施中央文明委“红十字‘救’在身边”基层联系点项目,积极培育“快一点,‘救’在身边”文明实践新名片。宁波建立“1+9”全要素保障体系,重点提升应急救护人员的能力,加强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监督指导。温州结合新业态人群比较活跃的实际,增加了“暖新护航”和“邻里守护”两个专项行动。绍兴增设“安全网格”专项行动,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基层村社“枫桥式”创建内容;衢州将“高中生毕业前应取得应急救护证”纳入新时代南孔学子“一文一武”专项行动;舟山增加“助力小岛你好”专项行动,在所有海岛渔农村文化礼堂设立红十字急救角,结合渔区实际探索建立“一船一员一站”海上应急救护模式。

省红十字会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管理两个关键环节,成立应急救护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出台师资管理办法,开展名师教学示范活动,着力培养一支具有人道情怀、具备精湛救护技能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应急救护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注册救护培训师1.37万名。

2022年我省全年普及救护知识603万余人次,培训心肺复苏+AED取证人员74万人,培训救护员46万余人,公共场所新配置AED 4502台,累计达到1.1万余台,配置率达2.18台/万人,提前完成“健康浙江”考核指标任务。全省应急救护普及率49.6%,“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逐渐被公众接受。

持续激发应急救护工作活力

按照结合行业特点、突出重点人群的原则,全省以“‘救’在身边”为主题,重点实施了“机关先行”“校园守护”“交通救护伴行”“志愿同行”“安老护老”“救援先锋”“亚运同行”“助力企业安全生产”等八大专项行动。

27家成员单位,特别是省直机关工委、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8家牵头单位出台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应急救护与本行业、本系统业务相结合,为整体推进应急救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校园守护”专项行动已见成效。“2022年,急救知识纳入浙江省地方课程教材,全省在校中小学生应急救护普及率达到100%。全省有2.99万名校医、体育教师接受持证培训,受训率79.6%。中小学教职工持证培训的人数也大幅提高,10个市实现1:50。”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省教育厅还联合团省委、杭州亚组委、红十字会等为亚运会志愿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安老护老”专项行动融入“浙里康养”工作,为老年人送去健康知识、应急救护知识和健康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9174名养老护理员持有救护员证,占比27.8%。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2022年底共建成急救护培训基地50家,救护师工作室25个。推选优秀护理员参加救护师资培训,2022年底养老护理员中共有救护培训师1221人。

“‘机关先行”专项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浙江机关党建”智慧平台上线应急救护课程,线下联合红十字会举办救护培训百余期,全年培训持证人员3352人。“救在身边”项目入选省直机关“最佳服务项目”。

按照专项行动工作目标,省文旅厅等多部门积极建设A级景区救护站,配备AED、应急救护一体机、急救箱(包)等急救设备。截至2022年底,全省A级旅游景区中有救护站412个,占A级景区44.98%,其中5A景区救护站实现全覆盖。此外,还对景区工作人员、导游司机、景区志愿者等文旅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交通救护伴行”受到广大旅客欢迎。2022年,省交通运输厅在全省2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AED,并开展“助力春运·交通救护伴行”活动,为来往旅客开展普及培训,发放便携急救包。省邮政管理局依托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全省快递企业安全员、快递员等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稳步推进应急救护试点改革

围绕制约工作的难点问题,专班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开展改革试点,着力推动应急救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2022年省财政厅一次性增加“‘救’在身边”项目经费561.12万元,助推“‘救’在身边”八大专项行动落实。在省民政厅支持下,省级“慈善一日捐”投入208万元,在26个加快发展县实施“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山区行”,建设应急救护阵地,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杭州市、区两级增加应急救护经费1000余万元,同比增长90%。

制订救护培训省域标准。2022年在省市场监管局支持下,省红十字会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等单位起草《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管理规范》,制定救护培训省域标准,已进入审查反馈阶段。

开展“教考分离”改革试点。为推进救护培训的社会化、专业化,2022年在杭州、金华、江山和温岭等地开展“教考分离”试点,引进社会化培训组织14家,建成应急救护实训基地37个、考点47个,开展救护员培训2000余场,累计20万余人通过考核取证。

持续深化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广“来浙学急救”微应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和实操考试,目前注册用户达到98.2万。“一键呼救”多跨场景应用建设取得进展,初步形成应急救护联动响应机制,杭州市、绍兴市、德清县等地数字化应用已上线运行。

不断营造良好社会宣传氛围

应急救护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省能源集团、省交通投资集团、物产中大集团、信泰保险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积极助力山区26县建设乡镇(街道)应急救护培训基地。2022年省红十字会在“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众筹活动中,发起“应急救护驿站”项目,获得广大网友支持,共筹集爱心善款45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全省新闻媒体十分关注应急救护事业,通过联合举办活动、邀请参加节目、进行新闻报道、新媒体直播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应急救护典型经验,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特别是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参与承办了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通过“美丽浙江”“钱江视频”等平台,进行线上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播放,总收看量超过1000万。

救护培训数量的提升,也让勇于出手、实施救护的“急救侠”“最美救护员”越来越多。省红十字会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团省委等单位,连续两年举办“‘救’在身边·寻找最美救护人”评选,两年共有299名“急救侠”获得推荐和申报。“最美救护人”进入“最美浙江人”表彰序列,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