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救护员——海岛守护践初心,安全共富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21发布者: 浏览量:

针对海岛地区急救资源匮乏、海岛居民急救知识欠缺,居民生命健康面临挑战的现状,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充分发挥“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优势,设立了“家家都有救护员——海岛守护 安全共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旨在将急救知识普及至家庭,让每个海岛家庭都有一名救护员,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筑牢生命健康安全防线。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中,团队走访了舟山市嵊泗县、普陀区等地的十余个海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急救培训活动,为当地居民带去实用、专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让每个家庭的孩子掌握急救技能、让一个孩子去影响一个家庭,是实现“家家都有救护员”的一条有效途径。针对海岛儿童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志愿服务实践团创新采用“游戏+演练”模式,在文化礼堂和学校开展趣味培训。活动中,通过识别常见危险标识、模拟拨打急救电话、常见创伤处置等环节,让孩子们掌握鼻出血、烧烫伤、动物咬伤以及气道异物梗阻等生活常见意外的应急处理方法。在防溺水安全教育板块,以“理论+实践”形式传授岸上救援三部曲“叫、伸、抛”,并示范岸上救护与自救方法。这些实用知识与技能,为孩子们筑牢坚实的安全防线。

结合渔民作业高风险的特性,实践团在桃花岛、沈家门、东极岛等多地开设专场培训,重点教学渔船上中暑、中毒等常见急症,机械伤等意外伤害,以及脑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及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等急救技能。在培训中,志愿者手把手指导渔民实操演练,确保关键技能落地。一位从事渔业20多年的张船长感慨道:“以前遇到紧急情况只能听天由命,现在掌握了这些技能,出海时心里踏实多了!“

由于受地域限制,海岛急救知识较为匮乏。志愿服务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沟通等多种形式,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创伤处理、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需求尤为迫切。因此,实践团重点围绕海岛常见创伤、中暑、动物咬伤、气道异物梗阻、晕厥及心搏骤停等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展开培训。在理论讲解之后,居民两两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团队成员逐人指导并纠正动作细节。通过培训,海岛居民在突发状况下能够从容施救,有效弥补了偏远地区应急救援的短板。

经过暑期一个多月的扎实工作,“家家都有救护员”志愿服务实践团开展的急救培训覆盖6个主要海岛,培训总人数1168人(其中取证437人+普及731人),受益人群在2000人以上。更可贵的是,“家家都有救护员”实践团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海岛急救普及模式。

这场实践超越了简单的技能传授,彰显了多重时代价值:它既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基层实践,也是“两个先行”的生动注脚;既填补了海岛应急体系空白,更重塑了“富”的内涵——真正的富裕,是生命安全有保障、是每个家庭都有守护生命的能力。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急救技能,更是一份安全感、幸福感。”

未来,浙海大红十字会将带着对“安全共富”的深刻领悟再次出发,继续深化“急救+”模式,推动建立海岛急救教育长效机制,以急救能力普及为画笔,描绘出居民安全意识提升、幸福感和安全感倍增的美好画卷,让安全成为海岛共富最稳固的基石,为乡村振兴书写青春担当,让每一座海岛,都因“人人会急救、家家有守护”,绽放共富新光彩。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