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急救侠”盛徐荦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发布时间:2025-08-22发布者: 浏览量:

“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急救侠’。”在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现场,盛徐荦激动地说道。

8月19日晚,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宁波举办。16岁的宁波少年盛徐荦作为今年的代表之一,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好少年成长的背后,往往有朴素的初心与坚定的行动。

2024年7月5日的晚上,一名男生在宁波市鄞州区盛世天城小区篮球场打球时突然倒地不起。

正在一旁打球的盛徐荦注意到该男生情况不对,意识到这是心搏骤停的典型表现。他立即蹲下摸了摸男生的颈动脉和手臂上的桡动脉,发现没有有效脉搏。

来不及多想,盛徐荦立即跪在地上对男生展开心肺复苏。此时,距离男生倒地刚过去3分钟。一组按压完成后,他指导一名在旁的叔叔对男生进行人工呼吸,两人配合施救。

11分钟后,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接力”,继续对他进行抢救。盛徐荦的及时处理,为医生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黄金4分钟”。

这一幕犹如温暖而有力量的火种,迅速走红网络。“少年急救侠”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先后登上微博热搜榜和B站热搜榜第一,引发全网爆赞。相关信息在全网传播量达到10亿次+,点赞1000万+,评论520万+。

正能量需要传递,守护健康与救人同样重要。事后,盛徐荦将获得的5000元公益奖金捐赠给社区,用于购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他还成为了校园“急救形象大使”,通过社区演示、夏令营授课、宁广早新闻等途径科普推动急救教育低龄化,并创新“哪吒找茬”动画纠正误区,强调应急救护前“判断病情很重要”。

“心跳的声音就是最动听的声音。”盛徐荦表示,自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每年,心脏骤停的事件屡发不止,为何大家对盛徐荦给予高度关注?

人们点赞盛徐荦,首先是佩服他的勇气。16岁的他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当时自己什么也没有多想,很本能地作出了反应。”在面对垂危的生命时,盛徐荦作出了选择,这个选择基于他内心的良知和勇气。

图|盛徐荦(右)参与急救宣传活动

人们点赞盛徐荦,是因为他的专业。救人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心肺复苏的专业性很强,需要足够的技能支撑。盛徐荦的母亲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是浙江省红十字一级应急救护师,也是浙江省应急救护教研组的专家。在她的影响下,盛徐荦经常参加应急救护培训活动。长期的专业技能累积是盛徐荦敢于施救的底气和自信。

图|盛徐荦的妈妈讲解心肺复苏技能

人们点赞盛徐荦,还因为他的善良。盛徐荦的母亲,也曾在小区门口附近救治过因车祸大出血的老人。正是妈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盛徐荦。就如同事后,跪的膝盖通红的盛徐荦一路小跑向妈妈“汇报”:“妈妈,我刚才救了个人。”从小便深耕在血脉里的仁心和对生命的同情心,是盛徐荦在危急时刻站出来的重要根本原因。

在浙江,像盛徐荦这样勇于出手施救的红十字青少年不在少数,这得益于红十字系统对“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的培育与守护。

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红十字会联合印发《“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各高校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教职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当G7645次列车上有乘客突发不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大二学生方媛媛立即起身查看,判断该乘客为低血糖反应后又立即协助调配糖水,并全程陪护观察。

当丽水市庆元县上幼儿园的女孩溺水后,来自杭州市余杭区的两名初中生利用课堂所学的急救知识对落水女孩实施心肺复苏,从发现到救醒前后大概2分钟。

当温岭市16岁的高一学生程晨发现母亲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后,立即运用军训时所学习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其进行施救,最终异物被吐出......

他们的急救故事,正是对“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最生动、最有力的诠释。

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到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这项行动正将一颗颗急救的种子,深植于无数像盛徐荦一样的青少年心中,让他们从“第一目击者”成长为“第一施救者”,用专业和勇气织就一张张校园生命安全的守护网。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应急救护培训,有更多的“盛徐荦”出现,在危急时刻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