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课程 建强队伍 健全机制——打造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培训“新昌经验”

发布时间:2025-10-11发布者: 浏览量:

新昌县红十字会在成功获得总会挂牌应急救援培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承接浙江省社会应急力量队伍培训体系试点工作。自试点启动以来,县红十字会锚定“形成培训机制、建强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三大目标,将人道救助、应急救援、生命教育深度融合,从课程、队伍、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昌经验”。

一、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根基,筑牢培训“软支撑”

坚持“实用、专业、系统”原则,从内容、形式、实践三个维度发力,构建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

一是编撰完善培训大纲,统一规范教学。紧贴新昌山地救援实际,组织专家力量编撰并持续迭代《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山地培训大纲》。大纲融合理论、实操与安全规范,已在全省试用,为山地救援培训提供了统一的“教学蓝本”。

二是开发山地搜救慕课,拓展培训边界。顺应数字化趋势,精心开发400题山地搜救理论题库、15门标准化课件、10门标准化慕课,覆盖地形图识别和导航、救援装备使用规范、人工场地救援技能、野外环境搜救技能等核心领域。课程采用视频、案例等多元形式,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有效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提升了培训的便捷性,现已正式启用。

三是举办实地培训,迭代培训实效。在完善理论资源的同时,举办山地搜救实地培训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让学员在场景中锤炼技能,在实践中迭代培训实效。于2024年5月、2025年9月共举办全省性山地搜救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取证86人,显著提升了学员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2025年第二期培训班于10月下旬开班。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打造专业教学“主力军”

师资是培训质量的关键。通过“外引内育”,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一是建立专家库,引入“最强大脑”。 聚焦应急救援领域前沿需求,聘请具备深厚理论功底与丰富实战经验的行业权威,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库。依托专家团队优势,持续更新培训内容体系,将最前沿的救援知识、核心技术与实战案例融入教学,显著提升培训的专业性、权威性与时效性。目前,已与3位领域专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是强化内部培养,夯实本土力量。 在引入外部专家的同时,同步推进内部师资队伍的培养与能力提升。制定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内部师资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实战救援演练及教学方法研讨,通过“以练代学、以研促教”的模式,持续打磨其理论授课能力、实操指导水平与应急处置素养。2024年11月,成功举办全省山地搜救救援师资培训班。今年以来,已组织师资参加外部培训5人次,开展内部专项集训2次,队伍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已形成“外聘专家+内部师资”的立体化师资格局。

三、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实现培训“可持续”

为确保培训工作高质量开展,强化完善保障机制建设,为培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体系。在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县红十字会第一时间成立试点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构建“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科室协同配合、红十字应急救援队落地执行”的四级责任体系。通过明确各层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清单,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确保试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筑牢运行根基。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构建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积极向上对接,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10多万元;创新社会动员方式,开展爱心资金募集活动,汇聚社会力量支持,今年已募集爱心资金10万元;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财政专项支持,其中明确将培训基地纳入无偿使用范畴,并保障年度财政投入不少于5万元,专项用于基地日常维护、教学设备更新及培训资料迭代升级,为培训工作持续运行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撑。

三是完善培训工作体系,打造全流程闭环管理。培训前根据对象需求明确目标、内容、方式、时间与师资,确保培训工作科学、有序。强化过程管控,培训中通过课堂提问、实操考核、小组讨论等方式实时掌握学员动态,并动态调整教学,确保课程评价和学员考核合格率均不低于90%,确保学员“真学、真会、真能用”。建立健全培训档案制度,对学员资料、成绩、考核结果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同时开展跟踪评估,了解技能在实战中的应用情况,完善评估闭环,为课程优化提供依据。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