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在梧桐街道大发社区居委会里,今年91岁的叶伯伯在红十字会、社区和家人的陪伴下,补全了遗体捐赠的线上手续。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叶伯伯轻松地笑了:“这下放心了。我把遗体捐献当作我的遗愿,我太怕我走了之后没捐出去了。”
根据记录,叶伯伯也是桐乡年龄最大的遗体捐赠者之一。年过九十的寿星本就少见,谁不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像叶伯伯这样不避讳死亡,捐赠遗体意愿强烈的很少见。
老爷子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长在桐乡,热爱桐乡,性格积极乐观,思想也比较开放,自己是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还为公益长者食堂捐款。但要说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地准备“后事”?叶伯伯拿出了一张纸张泛黄、折叠整齐的报纸。
2017年,《今日桐乡》上刊登了一则《3位桐乡逝者骨灰昨日洒向大海》的新闻,亲人的见证下,3位桐乡逝者举行了海葬,伴随着花雨,在“海底陵园”安息。这种浪漫的离别启发了叶伯伯。总道老来无用处,奉献何须在身前?这让他打定了捐献遗体的心思,死后不想埋进坟墓里,也想为社会发挥余热。
老爷子朴素的想法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2017年,他就签署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赠的同意书。这六、七年间,叶伯伯两次以为自己“快不行”了,但都没等到志愿者来“接”他走,这不由得让他担心,自己签署的志愿书还有没有效?遗体会捐不出去了?
得知叶伯伯的心愿后,大发社区帮助叶伯伯联系了市红十字会,红十字志愿者张剑得知情况后特地带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书、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等,为老人补办了线上登记等手续。
“其实老人2017年签署的协议是有效的,等老人去世后,家属联系红十字会,我们就会帮助老人完成他的意愿。但2017年还没有完善网上申请志愿,这次我特地过来给老人补办‘第二次’申请,就是想给老人补全这份‘仪式感’,让他安心。”张剑说。
据悉,叶伯伯去世后,他的遗体将被定向捐赠给嘉兴学院医学院,作为“无语老师”供医学院学生解剖、学习,脑组织还将为研究阿兹海默病医学难题等做出贡献。两年后,高校将根据家属意愿归还骨灰。
学生在他身上划千刀,不必在病人身上划一刀是他的心愿:“等我哪天走了,我希望我的儿女不要去公墓祭拜我,要找就去嘉兴学院的‘无语良师碑’,我就在那里。”
来源:爱桐乡公众号、桐乡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