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发布第三天,这个社区初步建成应急救护“网”

发布时间:2025-01-07发布者: 浏览量:

突发意外或疾病时,如果附近有急救设备可取,如果身边有人懂得急救,将会让生命多一份保障。

1月3日,在《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第三天,一场名为“‘萤火虫’公益急救圈”的启动仪式在北仑区新碶街道百合社区举行。

随着一批急救设备安装到快递小哥运输车上,“急救资源+志愿力量”模式实现全覆盖,社区初步构建了应急救护“网”。《条例》中“社会公众参与急救”的倡导和鼓励,在这里有了生动实践。

“我们配送范围主要在北仑城区,每天走街串巷的,有了急救箱,路上遇到突发情况,也可以帮上忙。”27岁刘闯是江苏宿迁人,在宁波从事快递行业已有6年,去年4月应公司业务需求,被派到北仑,成为百合社区配送站点的一员。当天下午2点,他与4名小伙伴开着电动三轮车“赴约”这场活动,并在志愿者帮助下,于车辆后方位置安装小型急救箱。

据了解,刘闯所在的配送站点,包括他在内,前期已有25人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这一天,他们领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25辆车也均完成急救箱装配。

在百合社区,应急救护不仅有“流动版”,还有“固定版”——活动当天,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克罗涂复有限公司、宁波富美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宁波欣丰机械有限公司,挂牌“红十字救护站”。

墙面上挂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一角放置着便携式担架、氧气袋以及含弹性绷带、三角巾、口服葡萄糖等在内的“高配”急救箱,应急救护的工作职责和人员组织框架已经上墙。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红十字救护站”就设在园区入口处的一间培训室。

“我们这里有23家小微企业,约200名职工,去年在志愿服务团队指导帮助下,已有8人通过培训拿到了红十字救护员证。这个救护站设立后,他们会以‘站长+救护员’的组织形式,在必要的时候开展急救服务。”服务该园区的是北仑区科创发展有限公司,在公司企业服务部副经理黄卫强看来,站点的设立,于内于外都是一种保障。

黄卫强口中的“志愿服务团队”是北仑区新碶博爱志愿服务中心。这是一支具备专业应急救护能力的志愿力量,千余人的团队中近300人持红十字救护员证,其中6名骨干还有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质。

一年前,在北仑区红十字会指导、新碶街道红十字会支持下,北仑区新碶博爱志愿服务中心启动“‘萤火虫’公益急救圈”计划。“去年我们与百合社区合作,开始试点应急救护‘网’建设。在考虑急救服务半径的前提下,社区以网格覆盖方式,选择了辖区3家企业、1个园区,它们之间均相距1公里。”北仑区新碶博爱志愿服务中心主任王华峰说,除了4个红十字救护站、25辆流动配送车,百合社区7个小区也已完成急救箱的配置。通过培训,整个辖区共有百余人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值得一提的是,各点位配置的急救箱由爱心企业—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覆盖整个百合社区,建设应急救护‘网’,在北仑是首次尝试。”北仑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邱益君介绍,经一年筹备,于当天举办这样一场活动,也是积极响应《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的施行。“从试点到推广,未来应急救护‘网’的模式将辐射更多村社,将更好地营造‘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的社会氛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