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步履不息

发布时间:2021-07-13发布者: 浏览量:

    7月9日,嘉兴市秀洲区某社区医生江斌,在浙江省中医院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成为浙江省第7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同日,宁波市奉化区的公务员盛李莉,在宁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省第7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0年9月4日,褚华杰、沈华林、陶真和倪方卫4人同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其中褚华杰为第6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不到一年,我省又迎来了第701例捐献者,这说明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迈入了稳步提速的“快车道”。


701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的希望


    截至2021年7月,我省已有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94951人,成功捐献701例。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的希望。701例捐献中,男性有565人,占80.6%,女性有136人,占19.4%。捐献者在捐献时年龄大多在25—40岁,占所有捐献年龄段60.7%。年龄最大的是冯建明,捐献时54岁;年龄最小的是李华燕,捐献时19岁。

 

 

    捐献者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公民,他们义无反顾的救人事迹分外精彩、令人感动。


    诸暨市的“拼命村书记”赵国信,在接到红十字会紧急采集通知时,不顾自己已经连续工作2个多月没有休息,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飞奔杭州捐献,他说“所有工作都可以放一放,救人要紧”。

 

 

    宁波市北仑区的韦丽青,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500毫升,刷新了我省单次采集量最多的纪录。作为医护人员,在当天采集结束后,她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我没事,快送去给需要的人”,周围的人无不为她动容。


    新杭州人邵鹏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辞去了工作,他说:工作没了可以再找,生命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我还是一名预备党员,挽救他人的生命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在701例捐献者中,有15人是两次捐献。

 

 

    25岁的吴丽霞就是其中一位。吴丽霞是嘉兴平湖人,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做起了电商。从18岁开始,她就不间断地参加义务献血十几次,并于2017年登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9年11月,她放弃热火朝天的电商生意,为远在北京的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2020年7月,吴丽霞再次接到平湖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那位受捐者康复情况并不理想时,她心里咯噔了一下,“很遗憾,有点难过,这意味着对方还没有摆脱病魔。”小吴毫不犹豫地同意二次捐献。2020年9月1日,吴丽霞再次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医生告诉她,这次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他们将比上次采集更多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预计要采集300毫升,小吴认真地点点头,“好的,我没关系,一定要采集够。”

 

 

    杭州市萧山区的马群霞,捐献时是我省女性年龄最长的,在41岁和44岁为一名儿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第一次捐献比较紧张,一切都是未知。这次放松了很多。”再次躺在采集床上,马群霞动情地说:“我也是妈妈,能理解到孩子现在很需要帮助,我会义无反顾去做这件事。我把我所有的祝福都送给她,希望她顺利康复。”


    金华东阳经营汽车美容店的王浩伟、温州医科大学的学生陈泽伟,都是不到半年时间,为患者两次捐献。当得知受捐者需要再次捐献时,王浩伟的心愿只有一个:救人救到底!陈泽伟说,“茫茫人海中,只有我能和他配型成功,这是我们的缘分。我愿意再一次捐献,为这个年轻的生命加油鼓劲!”


捐献

也让捐献者治愈和成长


    有些捐献者自身经历了巨大的伤痛,但仍然心怀大爱,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给予他人生的希望,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治愈自己。

 

 

    1980年出生的金逍君原本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自己在外地经营小生意。但过去的十年间,他的父亲和妻子先后因白血病去世。“我在医院见过许许多多的白血病患者,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帮助类似家庭战胜病魔,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父亲和妻子的心愿。”于是他选择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2018年11月,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为其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也了却了他最大的心病,“我想跟我的孩子说,爸爸去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也必须这样去做。”


    有些捐献者通过捐献领悟了更多生命的意义,开启了新的生命旅程。


    靳毅在2012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就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推动造血干细胞知识的普及。因为服务的用心、对捐献知识掌握的全面,靳毅慢慢成了志愿者圈里的“大哥”。目前,靳毅担任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和护送队队长,带领着队员们奔赴在“生命接力”的路上。

 

 

    张剑自2014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开始了与红十字会的不解之缘。他与爱人签下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成为桐乡市首对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夫妻。女儿也在他们的影响下,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近年来,张剑又组建了桐乡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带领队员们到社区、养老院、学校等开展救护培训、救援演练等活动,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弘扬传递。


    潘克勤、黄钢锋、陆雪贤、马庆喜、曹幼君……一个个捐献者在捐献后,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成为红十字志愿者骨干。他们现身说法,通过讲述自身捐献的经历,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

 

 

    因为爱惜“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个身份,他们开始跑步、健身,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定期参加无偿献血,在马拉松赛场上传递“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的公益理念。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初心

激励着红十字人砥砺前行


    近年来,省红十字会、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不断深入推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


    为民惠民,深化服务机制改革。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着力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的形成,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目前,除采集外,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各个环节工作,全部都可以在各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完成,志愿者不出县就能完成捐献前的相关事项。目前除省会杭州设置采集点外,宁波、温州也可以独立承担捐献采集任务,让捐献者就近完成捐献。


    数字赋能,助力捐献提速增效。2017年,省红十字会在全国率先开发延伸到各市和县(市、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信息化系统、手机APP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2020年,又积极争取国家中心新系统向全省各市和县(市、区)红十字会开通客户端,成为全国第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系统全省联网的省份。结合“数字红会”建设,在“浙里办”APP建立通道,开发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信息登记、血样寄送有关业务系统,有效提升捐献效率。


    深入挖掘,多方位开展宣传传播。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借助新媒体、自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展示捐献的精彩案例和真实的感人瞬间,激发群众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关注。精心打造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服务队“小黄人”品牌,宣传报道他们奔波在捐献道路上,为捐献者提供全程陪护、护送造血干细胞到患者所在地。《超级英雄》公益片、《遇见陌生人》微电影戳中无数观众的泪点,成为很多人了解、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起点。


    激励褒奖,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支持下,将捐献者及其亲属用血纳入保障范围,捐献者在全省享受“三免”政策;将捐献者家庭纳入落户积分、子女就学优先、享受贷款优待范围,营造“捐献光荣”的良好氛围。自2017年以来,先后有20名造血干细胞被评为“浙江好人”,1名被评为浙江骄傲人物,1名被评为“中国好人”,1名捐献者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生命新希望”正在成为社会共识,成为社会新风尚。


    生命接力,步履不息。每一名捐献者,每一份爱心,都像一抹微光,一簇萤火,汇聚成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灿烂星河。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接力奔跑,跑出爱心“加速度”,为挽救更多生命付出最大的努力。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