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3月29日,35岁的董伟在浙江省中医院成功捐献了2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生命的种子”得以及时回输到患者体内,给对方带去“新希望”。
“大概在去年12月份,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电告诉我,我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问我是否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董伟没多想就同意了。
董伟是衢州市第25位、浙江省第667位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他怕父母亲家人担心,没有和身边的人提起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对于自己上班的公司,董伟也只是以“家里有事”为由匆匆请了半个月的假。
董伟接受记者的简单采访,他说捐献造血干细胞事情很小,不值得报道,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人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
董伟是江西省余江县人,2011年来到衢州工作,后安家在衢州。“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在车间里从事数控相关工作。”董伟是位热心肠,每年都会参与无偿献血。2019年1月,在工作之余,他在衢州街头的一次日常献血中,主动要求并成功加入中华骨髓库。
“我姐夫是‘熊猫血’,会定期捐献全血,每次只要碰到别人紧急用血的情况,他都会二话不说伸手帮忙,他是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董伟说,正是在姐夫的影响下,他填写志愿书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3月24日,顺利通过前期多项检查的董伟赶赴浙江省中医院开始打动员剂,连续打5天,每天两针。“此前也比较担心,会有一些很难受的症状,不过一切都比预想的要好。”董伟说,只有打动员剂第一天和第二天,身体会有感冒的症状,晚上偶尔失眠,并伴随着腰酸,不过后面几天就没什么特别感觉了。
在医院打动员剂的那几天,董伟生怕自己一直躺着休息不运动,体重会超标影响捐献,他每天都绕着周边的西湖走2万多步。6天时间里,体重从进院时的70公斤,掉到了出院时的68公斤,整整少了4斤。
“采集过程和普通献血差不多,只是时间比较长,5个多小时要一直平卧,不能翻身,不能大幅度做动作,最大的感受就是腿麻手麻。”在采集过程中,董伟没忍住微微伸了两次腿,报警器响了两次。在董伟看来,这应该就是捐献过程中比较“难熬”的部分了。
“从心存公益之念,到真正参与其中并帮助到他人,这种喜悦之情无法言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董伟说,当天在医院捐献结束后,当工作人员把红色绶带披到自己身上时,现场满满的仪式感让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感动。
“自2002年我市开启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全市共有3500余人成功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吴菲介绍,从成为一名志愿者,到最后捐献,中间要经历多重“考验”,所以,每一例成功捐献都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