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经过4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杨芸成功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64毫升,助力“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至此,杨芸也有了新头衔:我区第7例、浙江省第842例、全国第1411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而这袋热腾腾的“生命种子”,将由志愿者护送至对方医院,并于当天注入一名血液病患者体内,完成这场生命接力。
杨芸,湖东街道居民,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照明分公司工作人员,献血是她坚持了近10年的事情。“我曾经在网上关注过一些血液病患者的信息,他们一直在等适合的干细胞,但是等了很久还是没等到,看到这些感觉很遗憾。”杨芸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就下决心,一定要坚持献血,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从2013年至今,就连杨芸自己都没想到,她这一献就是9年,献血量达1800毫升。
2014年,杨芸在一次无偿献血中咨询了工作人员有关事项后,便自愿采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生命火种”悄然在杨芸与血液病患者间开花结果。说起此次赴杭献血,杨芸告诉记者,去年底,区红十字会给她打来电话,称一位血液病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好匹配上了她,希望她能帮一把。当时,自己想都没想,就立马答应了下来。
“刚接到电话时还比较惊讶,因为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在四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罕见的甚至几十万分之一。”回忆着当时的场景,杨芸的眼神异常坚定,“这么难得的一个机会,我肯定要全力以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决定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后,杨芸谨遵医嘱并注意饮食和睡眠。
10月13日,杨芸开始住院,历经五天四夜,在注射了8针动员剂后,杨芸开始了捐献。值得一提的是,杨芸的手臂静脉血管比较细,为了不耽误捐献进度,一切保证最快采集成功,杨芸义无反顾地选择颈静脉置管的方式采集造血干细胞。只见血液从颈静脉中抽出,经过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体内。床边不停运转的分离机让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系上了纽带。
采集过程中,杨芸面色红润,身体状态不错。“也没有太多感觉,就跟平时献血、挂盐水一样,没有其他不舒服。就是打动员剂的那几天失眠、腰酸,但是想着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我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杨芸说道,“其实入院之前多少还是有点忐忑的,但真正经历过以后,觉得都是多虑了,这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陪护和红十字工作者的悉心照料,让我感觉很踏实。”
采集过程中,两名“小黄人”志愿者已早早等候在采集室,他们来自于由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组成的“浙江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当带着体温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小心地放进专用箱后,志愿者立即出发赶往对方医院。
“在打动员剂的这几天里,我在医院里看到了很多血液病患者,很大一部分人等不到生的希望,因为匹配成功的概率真的很低。”谈及此次捐献,杨芸说道,“所以我很开心能尽上一份微薄之力,希望他能尽快根治,健健康康地拥抱新生活。”
“虽然愿意捐献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误解。”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提取造血干细胞就是抽取骨髓’这种想法其实一种误解。现在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工作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利用机器将需要的细胞采集起来。而且志愿者只需给予患者少量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就能达到治疗目的,造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也可以让血细胞复原,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科学、无损健康的,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愿意加入造血干细胞库,为等待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