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十万分之一!温岭小伙传递“生命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4-12-26发布者: 浏览量:

12月23日13时30分,在台州市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来自温岭市的90后小伙林楠成功捐献了27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随即,这一袋“生命的种子”第一时间被取走,即将被注入一名患者体内挽救其生命。林楠成为了温岭第21例、台州第97例、浙江省第114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他“中奖”了

今年32岁的林楠,担任温岭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的车间副主任及检测工程师。2019年春天,他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恰逢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生命新希望!”这句响亮的口号深深触动了他,林楠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入库登记表,当天便留下了自己的血样。

今年9月9日,林楠接到了来自温岭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得知这一消息时,林楠十分震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非亲缘配型的成功率仅有十万分之一,这比中彩票的概率还要渺茫!”确认这是真的后,他坚定地表示:“能够救人一命,我一定会捐献。”

当天回到家后,林楠向父母坦露了此事。不出所料,父母一开始持反对态度,担忧地问他:“捐献了,万一对身体造成伤害怎么办?”

林楠耐心地向父母解释,造血干细胞捐献并非“抽骨髓”,而是通过外周血采集,类似于血小板采集的过程。在体外血液循环的同时,分离出血液中的干细胞,采集的血液量甚至比献一次血的量还要少。捐献前需要注射动员剂,通常在捐献结束一两周后,捐献者将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林楠的母亲陈美玲也是一位无偿献血的积极参与者,当天正是她带着林楠一起去参加无偿献血的。当她得知儿子采血入库并匹配成功时,虽然一开始满心担忧,但在林楠详细普及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后,她和丈夫都同意了儿子的决定。

9月27日,林楠前往医院进行了HLA高分辨配型。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高分辨配型通过后,他又去做了体检。林楠坦言,等待高分辨配型和体检结果的过程让他倍感压力,生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当得知一切都顺利通过时,他满怀期待:“希望早日去捐献,挽救患者的生命!”

同事们受他感染,也想加入中华骨髓库

生活中,林楠是一个十分低调的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从未在同事间张扬。“我们也是通过温岭市红十字会发来的正式公函,才知道这件事。”公司监事长殷国华向小布透露,为了全力支持林楠的善行,公司让他带薪休假。

同事们也纷纷前来为他加油鼓劲。“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他,我和几位同事都打算加入中华骨髓库,希望能有一天也能像林楠一样,挽救一个生命。”同事陈敏超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

“我终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了!”

12月19日,林楠踏进了台州某医院的大门。12月19日至22日,他一共需要注射8针动员剂。林楠表示,或许是由于他平日里运动量较大,加之提前调整了作息与饮食,除了轻微的腰酸感外,他的身体并无不适。

undefined

“在医院打动员剂的这几天,医生和护士们都对我特别关照。他们不仅为我准备了营养餐,还耐心、细致地解答我的每一个疑问。”这份关怀让林楠倍感温暖。为了缓解紧张情绪,他白天沉浸在书海中,累了就小憩片刻或到阳台上晒晒太阳。

让林楠尤为感动的是,温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虞文君和椒江区的首例捐献者徐青,特意抽空来到病房探望他。“他们与我分享经验,告诉我注意事项,为我加油打气。”

12月23日上午8时30分许,林楠的血液从手臂静脉缓缓流出,经过血液分离机的处理后,又重新被输回他的另一只手臂中。“原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躺着献血一样简单。”林楠笑着与小布分享了他的“经验”。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林楠成功捐献了27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捐献结束后,这份珍贵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以及他亲手写的鼓励信,被一同送往了那位“远方的他”手中。

“我终于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最让林楠感动的是,台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受捐者亲笔写的感谢信。“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你的爱心与善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无论我说多少感谢的话,都无法完全表达我心中的感激之情。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捐献现场,林楠的母亲一字一句地将感谢信念给他听。听到动情之处,林楠的眼眶湿润了。

林楠表示,这次捐献并非终点,而是他公益之路的新起点。他说,从小父母就言传身教,教导他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接下来,他将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