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志愿者 | 一封感谢信,两份爱女情

发布时间:2025-03-07发布者: 浏览量:

“10年了,那个小姑娘已经13岁了,我想,她现在一定健康、漂亮又快乐吧!”每当提及远方那位与她虽无血缘关系,却被她视作亲人的小女孩,王建琴总会在心里为她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王建琴是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的一名员工,她与小姑娘的缘分始于10年前她捐献的1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2008年的一天,王建琴留下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并没有特别的想法,只是觉得如果配对成功,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不过,王建琴听说非血缘人群间的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有的志愿者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捐献,她并不觉得自己会有这样的幸运。时间久了,她渐渐将这个事淡忘了。没想到,2014年11月,王建琴接到电话通知,通知她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真的吗?”时隔多年,王建琴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一刻的激动心情。“因为我知道,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意味着患者有了重生的希望。”

2015年7月14日,在丈夫和12岁女儿的陪伴下,王建琴来到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经过3个小时的采集,她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宁波市第44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令她意外的是,造血干细胞成功移植后,患者家属委托红十字会给她送来了一封感谢信。“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遇到了好心的您,是您让我的孩子有了重生的希望……”原来,受捐者是一名来自广东的3岁小女孩。

同样身为母亲的王建琴,读完信后不禁潸然泪下。她完全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悲痛与希冀,心中默默祝愿这个与她生命相连的小女孩一生安康。

这封感谢信,王建琴一直珍藏着,每当想念小女孩时,她就会拿出信读一读,在脑海中勾勒小女孩可能的模样。

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仿佛为王建琴打开了公益之门。她累计参加无偿献血30次,献血量达18000多毫升。

2017年,她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同时,她还加入了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利用空闲时间陪伴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护送造血干细胞到全国各地。

有一次,她需要护送造血干细胞到北京。前一天晚上,她和女儿一起叠满了一瓶的幸运星,女儿还特别附上了一句祝福,写着“祝早日康复”。

第二天,当她带着这瓶幸运星护送造血干细胞踏上火车时,心中满是感动。她想起了当年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也是这样被志愿者日夜兼程地送到小女孩所在医院,重新点燃了生命的火花。

让王建琴欣慰的是,宁波献爱心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日益庞大,成功捐献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更令她自豪的是,她的女儿在18岁生日那天,也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又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看着女儿灿烂的笑容,王建琴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因为一代又一代的爱心人士正在接过爱心接力棒。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