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受毛主席接见,90岁自学打字!两位九旬老人的最后抉择

发布时间:2023-01-03发布者: 浏览量:

2022年的最后5天里,在温州、湖州,有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不约而同,在生命的尽头,选择捐献遗体,诠释生命的意义。

“乐观处世,理智处事”——92岁老人身后选择成为“大体老师”

2022年12月26日晚,92岁的林金修老人离世,其家属强忍悲痛,帮助老人完成生前遗愿——将其遗体捐献给温州医科大学,成为一名“大体老师”。

早在6年前,林金修就在瑞安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当时,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老伴时,全家人都反对。“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捐献,还要带头捐献!”老人语气坚定地说。最终,家人也接受了老人的决定。

在林金修家的客厅里,挂着老人那张满脸笑容的照片,一侧写着“乐观处世,理智处事”。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人生的写照。

“他呀,特别心善的一个人,性格也很平和。”林金修的老伴叶月柳说,善心伴随了他一生,“在他年轻的时候,还见义勇为,救过别人的命。”

1958年春,林金修下农村劳动。一天,他正在吃晚饭时,得知一村民病危,他赶紧帮助这位村民家属将病人送到医院抢救。

当时病人需要输血,然而在场亲属都与病人血型不匹配。林金修主动提出让医生检验他的血型,一验居然对上了。他立即捋起袖子献血,救了这位村民一命。1959年1月,被选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的林金修进京,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还参加了国务院的庆功宴。

1986年12月,林金修因身体抱恙提前离休。离休后,林金修生活简朴,居所里,除了老人自己创作的字画,几乎找不到其他装饰品。书桌、书架等都是上了年份的老家具。

他还把离休金节省下来,用于家乡建设,帮助高度截肢的外地农民并资助其子女就学。他热心结对帮助困难学子,曾资助瑞安、文成、苍南3名中小学生和3名大学生读书。同时,他还参加了市道德模范、离休干部李永琳组建的瑞祥山庄慈善小组,连续4年资助山区13名困难中小学生上学,他也因此荣获“温州市爱心使者”称号。

晚年的林金修,热爱书写绘画。他将创作的文章、诗词、歌曲、书画、剪纸等各种作品,集结成书——《世间只有真情在》。

而今,老人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老人的孙女说:“我觉得爷爷捐献遗体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决定,我非常地敬佩他。”

98岁的他以这种方式实现生命的意义

2022年12月30日晚,98岁的李野老人实现他的遗愿,完成遗体捐献,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他的遗体被送往杭州师范大学,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

送完父亲最后一程,李野的儿子李民说,父亲曾不止一次地告诉他和妹妹,自己无惧生死,但关键是要活得有意义。而今,他用这种方式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在儿子的眼里,父亲是个开朗温和的人,喜欢读书和写作,在90岁时,还自学电脑打字,把自己的一些所得所感记录下来,并出了书。

“几年前,他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遗体捐献的文章后,就自己联系了湖州市红十字会,要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李民说,一开始他和妹妹都不知情,等他们知道的时候,父亲还给他们做了思想工作。

2018年11月1日,考虑到老人年纪比较大,湖州市吴兴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李野是市工商联退休干部,当时单位的同事也在现场见证。

回想当时的老人,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至今记忆深刻:“当时李老戴着老花镜,拿着遗体捐献登记表十分认真地阅读,最后拿起笔,工工整整地填写了所有信息。尤其是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他长吁了一口气,仿佛放下了重负。他告诉在场的人,自己对于生死,一直能够坦然面对,但最害怕人生没有意义。”

2022年5月20日,李野突发脑梗,抢救回来后,他第一句话就是叫子女赶紧联系湖州市红十字会,以防万一。“他当时就跟我们说,‘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我养我,何以去回报社会,我想这便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回忆道。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