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安市一位92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去世,家属按其生前意愿,将老人的遗体捐献给温州医科大学。在当天的捐献仪式现场,除了家属和温州医科大学工作人员,还有一名身穿黑衣的人员在不停忙碌着,她一边指导家属签署遗体捐献知情同意文书并确认家属意愿,一边安慰着家属。她就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金玉如,也是瑞安首位人体器官协调员。
2015年,金玉如入职瑞安市红十字会,8年来,她已协调了瑞安10多例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这些年,无论白天黑夜,她不停地奔赴在去医院的路上,陪同家属守候在ICU病房外。“我们的工作就是‘冰火两重天’,一边面对死亡,一边面对重生。”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让金玉如感慨颇多。
最难的开口第一句话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就是为患者带去移植希望。”金玉如说,符合条件的潜在捐献者,一般都是因为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而脑死亡的病人。意外发生的不定时性、器官捐献的时效性,决定了协调员必须24小时待命,争分夺秒为移植等待者和捐献者争取“生命的延续”。只要医院一个电话,一旦有潜在捐献者,不管是深夜,还是在度假,她都会以尽快的速度赶到ICU病房。
“我们工作的内容不是‘劝捐’,而是‘协调’。”金玉如说,大多数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沉浸在悲痛中的家属提出捐献,最难的是开口第一句话。“面对家人的死亡,或许您还有一种选择可以延续他的生命,您是否愿意捐出他的器官?”这是她说了无数遍,但每一次说之前还需要酝酿很久的话。
一开始,有些家属还是不能理解。“有次,家属情绪很大,直接把我骂出去。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委屈,但我努力站在家属的角度去理解,忍住自己的情绪等待家属决定,最后回到车里才放声痛哭。”金玉如说,即便如此,也只能“厚”着脸皮耐着性子,陪在一旁,想办法争取交流的机会,“我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我对他们说,当所有的人都忘了你,才是死亡。如果一个人的器官能在其他人身上存活了,那才是生命的延续。”
在生与死之间架起桥梁,是器官捐献协调员最重要的使命。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0万人在生死边缘排队等候器官移植,只有1万余人能通过器官移植获得新生。让金玉如欣慰的是,这些年来,经过宣传普及,器官捐献越来越被人知晓,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属的理解。
从不被信任到像亲人一样
2017年3月30日,皮肤癌患者阿芬(匿名)在瑞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给市红十字会打电话,表明捐献遗体的意愿。次日,金玉如来到阿芬的病房,协助她签署《浙江省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同年10月27日11时05分,阿芬停止呼吸和心跳,她的遗体被送往温州医科大学,同时实现了眼角膜的捐献。
从始至终,陪伴在阿芬身边的除了妹妹小燕(化名),还有金玉如。她多次往返医院探望阿芬,组织志愿者帮忙服务,陪阿芬去瑞安广场参加市红十字会举行的造血干细胞、器官遗体捐献宣传活动。在相处过程中,小燕从不理解到深受触动,在一次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活动中,她主动跟金玉如说:“我也要成为一名捐献登记者。”这是金玉如在工作中最大的欣慰,从不被信任,到被当成“自己人”。
而这份信任,也是源于她始终站在捐献者家属的立场去对待一切问题。
有一次,捐献者是一位父亲,在场的妻女要帮他最后更衣,却抬不动僵硬而沉重的身体,金玉如自然而然地过去帮助母女一起为捐献者完成更衣。
“我已经跟她们建立了感情,仿佛成为她们家的一员,没有感到害怕。而她们对我也是完全信任。”金玉如说,她不希望自己的工作让人感到冷冰冰的,她愿意陪着家属,与他们共同经历困难、共同解决问题,建立起彼此之间的感情。
每逢节日,金玉如都会收到捐献者家属的节日祝福。
捐献事业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无私奉献
工作中让她最难受的并不是被潜在捐献者家属拒绝、谩骂,而是捐献者家属说同意、愿意,在捐献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金玉如说,“他们作出这一决定时,有时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误解。”
金玉如坦言,捐献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时候,他们所做的是捐献后的人文关怀。让她感动、庆幸的是,捐献工作的背后,还有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爱心机构在默默无闻地支持捐献者家属。
2015年4月,温州市首个遗体志愿捐献者纪念碑在瑞安市永泰陵园落成,市红十字会多次组织志愿者和捐献者家属前往举行集体缅怀活动。2020年6月,市红十字会成立“生命之光”关爱基金和“生命之光”法律援助中心,为全市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提供物质、精神与法律等方面的人道帮助。
“这份工作辛苦,不分昼夜,还时常不被理解,能坚持下来的,除了爱心,还离不开家人的支持。”2020年金玉如生日当天,她的丈夫陪她一起双双留存血样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每当向身边的朋友聊起捐献工作的时候,她内心充满自豪。在瑞安市第九届微型党课上,她以“器官捐献”为主题,讲述了捐献的故事。
据了解,2010年3月,我国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岗位随之产生。目前,持有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证的专业协调员,温州地区只有5名。金玉如是其中之一。
目前,瑞安累计实施人体器官(遗体、眼组织)捐献27例,拯救了30多名器官衰竭病危患者的生命,让40多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