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大学生的自救互救、防灾避险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7月30日,义乌市红十字会联合义乌市政协医卫界“健康服务工作室”、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员会及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共同开展2025年暑期大学生急救技能提升培训班,吸引120余名大学生报名参与。
义乌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秦景昌介绍,本次培训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旨在提升青年群体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水平。
义乌市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楼永明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培训是政协医卫界践行“健康义乌”使命、卫健系统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的重要实践,强调心肺复苏等基础技能能在危急时刻把握“黄金4分钟”,并对学员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学深悟透“救命术”,在实操中练出“肌肉记忆”;二是争当技能“传播者”,将知识分享给他人,让急救理念在校园扎根;三是牢记责任“践行者”,在紧急时刻敢于且善于施救。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实操演示+考核检验”的方式。红十字应急救护师占红玲等讲师以生动的案例引入,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AED操作方法、创伤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救护知识。在培训过程中,应急救护师详细指导学员如何准确识别心跳骤停症状,规范演示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操作步骤。在实操环节,学员们分组进行绷带包扎技术练习,模拟急救场景,反复训练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与频率,规范操作AED。应急救护师全程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确保每位学员都能精准掌握标准操作。通过线上理论考试和线下实操考核的学员,成功获取“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此次培训不仅让大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技能,更为他们成为家庭“急救守护者”和校园“应急宣传员”奠定了基础,助力急救知识从课堂走向社会,为构建“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应急”的社会氛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