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救护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促进大健康体系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多年来,“不敢救”“不会救”等问题成为社会痛点。
2021年以来,绍兴市红十字会一直致力推进鼓励无偿救护政府规章出台,经过接续努力,从列为绍兴市人民政府立法计划调研项目、审议项目以来,历时两年半余,近日,《绍兴市无偿救护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绍兴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办法》将于2024年2月1日起施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立促进工作体系。明确市、县两级政府负责统筹解决无偿救护促进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组织制定实施支持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按照各自职责或者章程做好无偿救护促进工作;村(居)民委员会配合做好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宣传普及等工作。
二是强调重申“好人条款”。强调无偿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鼓励为无偿救护行为作证,将无偿救护人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产品为无偿救护提供保险服务;建立无偿救护人认定机制,针对无偿救护人和证人制定具体奖励办法和优待政策,加强关爱和保障,消除社会公众“不敢救”的顾虑。
三是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建立完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明确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红十字会,组织实施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并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保障,提高人们自救、互救能力,解决“不会救”的问题。
四是推进急救设施设备配置。推进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备设施,通过多种方式公布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设施的分布信息,逐步提高公共场所AED配置数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设施配置与院前急救服务相衔接,解决“及时救”的难点。
近年来,绍兴市红十字会持续推动“救在身边”九大专项行动,连续两年推动应急救护工作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在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代表浙江省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到目前,绍兴市累计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269.76万人次,开展持证培训31.28万人次,公共场所配置AED833台。《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提升绍兴市应急救护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