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余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市殡仪馆见证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24岁的贵州小伙王兵永远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还在另外3个人的身上继续延续着生命。王兵,成为余姚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最后一件好事”
“爸爸已经尽最大的努力救你,实在是没办法了。”“家里造房子,背了4万元的债,你是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才出来打工的。你是个好孩子,你放心去吧,剩下的事爸爸妈妈会处理的。”“爸爸决定把你的器官捐献出来,给有需要的人,这是你做的最后一件好事。”9月22日下午2点半,王兵的父亲王伦春站在儿子的病床前,拉着儿子的手,跟儿子作最后的道别。年近六十的王伦春,满头白发,连续的奔波,老人的眼睛明显有些凹陷。
此时的王兵,插着呼吸机,胸口有规律地起伏着,他像是听到了父亲的告别,眼角依稀可见一丝“泪痕”。
捐献器官,留个念想
两个月前,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拐吉村的王兵独自来到余姚,希望在余姚闯出个名堂。很快,他在一家工厂做起了保安。
然而,9月16日凌晨,在下班回宿舍的路上,王兵突遇车祸,造成重度颅脑损伤、胸骨骨折、脊柱骨折,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立即为其安排了颅脑手术,术后安置在ICU(重症监护室)观察。
当天,王兵的爸爸、两个姐姐及其他家人就从贵州匆忙赶来。“17日,我见到儿子的时候,他已经不会动了。”王兵的爸爸王伦春话不多,但自始自终都很平静,“18日,医生跟我们说,儿子已经‘无自主呼吸’,救不活了。”当医生和几个侄子提出捐献器官后,王伦春考虑了一宿,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房子造起来了,本来等着他回家娶媳妇,没想到会这样。我跟孩子他妈商量,觉得既然救不活了,能帮到人就去帮吧,还能在别人身上留下个念想。”
换上新衣服,希望他有个“新生”
下午3点,王兵被推进手术室,鄞州二院、宁波李惠利医院的医生要进行器官获取手术。
“需要肾脏的一般是尿毒症患者,在整个宁波,有很多等待肾脏的患者。1个肾脏能救一个人,他的一对肾脏就能给两户家庭带去希望。”来自鄞州二院的器官捐献联络员如是说。下午4点半,手术结束。王兵的肾脏和肝脏被立即送往宁波的两家医院,那里还有3名等待手术的患者。
王伦春拿出从贵州带来的一套衣服,准备给儿子换上,等待第二天的火化,“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个风俗,给他从头到脚换上新的,希望他有个新生。” 转自余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