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概况
组织简介
主要职责
领导介绍
机构设置
直属单位
市县红会
团体会员
志愿服务团体
联系方式
新闻动态
省会动态
各地动态
媒体热点
工作交流
公益风采
业务工作
应急救援
人道救助
应急救护
造血干细胞捐献
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
无偿献血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组织建设与会员管理
宣传传播
国际交流合作
信息公开
捐赠款物使用报告
公示公告
财务信息披露
冠名红十字医疗卫生机构
学习平台
政策法规与规章制度
红十字报
红十字运动知识
资料下载
视频播报
图片播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动态
>
正文
有缘千里来相助 我省第19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挽救广西白血病患者
发布时间:2014-08-14
发布者:
浏览量:
汤顺,男,1971年8月出生,籍贯江苏常州,民建会员,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2004年来到宁波工作,2006年5月到北仑区委党校就职,目前是区委党校的高级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8月6日中午12点半,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经过4个半小时的采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通过血细胞分离机被提取,并交由在一旁守候的专业志愿者随即送往广西,帮助一位白血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份宝贵的馈赠就来自汤顺。汤顺成为我区第8例,宁波市第32例,浙江省第196例,全国第436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也是我区首例机关干部捐献者。
缘起三年前,当时的一场活动和一个决定
采集室内,汤顺一边躺着采集,一边和大家说着他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缘分,这份缘分还要追溯到2011年。当时,刚刚到区委统战部挂职的他从同事那里得知统战部将和区红十字会、区卫生局、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联合开展一场大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活动,同事邀请他一起组织策划。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汤顺开始查找大量的资料,他说:“其实,当时我也不清楚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可以救治白血病患者,因为原来还停留在骨髓移植的印象里,所有对这次招募活动还是有很多担心,毕竟在人们的印象里,骨髓移植还是挺让人害怕的。不过,后来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我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骨髓移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很方便也很安全,就和献血差不多。”
2011年5月6日,招募活动顺利举行,由于前期宣传和动员到位,现场涌来了数百名志愿者登记报名,最后有247名合格的志愿者采集了血样,创下了当时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单次采集血样人数之最。说起这个,汤顺的言语中透露出骄傲与自豪,他说:“当时人真的太多了,领导嘱托我一定要维护好现场的秩序,我就一直在人群里忙着引导和宣传,忘了自己要登记的事,等到活动差不多结束,时间已经不早了,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也都显得很疲惫。我本想,已经这么多人登记了,配对成功的几率又这么低,多我一个少我一个也无所谓,还是让工作人员早点‘收摊’,回去休息,可是转念又一想,已经为此做了这么多的了解和工作,还是登记了吧,万一真的“中奖”了呢!”汤顺回忆,他可能是当天最后一名登记的志愿者:“这大概就是缘分,幂幂之中天注定,当时的这个决定真的太正确太值得了。”
采集室内,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还向大家传递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目前,我区共有7人8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其中有1人捐献了两次),而这7人当中,有5人来自2011年5月6日的那次志愿者招募。这更让正在捐献的汤顺觉得三年前自己的付出和参与多么地有意义。
缘定千里之外,19岁武警战士生命的呼唤
2014年4月的一天,正在工作的汤顺突然接到北仑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根据初步筛选可能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当时感到惊讶,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概率就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真有中奖的感觉,由于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在三年前就已经有了大量了解,自然当时就毫无犹豫地同意了”,汤顺说道:“紧接着,5月份进行了高分辨检测,6月份进行了体检,7月底接到了正式捐献通知。”汤顺轻描淡写地描述着这几个月的经历,仿佛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
因为有规定,汤顺并不知道他要帮助的对象是谁,只是大概了解到,对方是一个身高180厘米,体重90多公斤的小伙,安徽人,在广西治疗,是一位即将满19岁的武警战士。而汤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消瘦,体重只有56公斤。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到他时还担心因为太瘦体检过不了关,这么瘦小的身体真的能完成“以小救大”的壮举吗?汤顺说:“别看我瘦,但是我筋骨好,我的强项是长跑。”为了保证能够捐献并且在捐献时达到更好的身体状态,已经多年未锻炼的汤顺重新开始了长跑锻炼,原来喜欢熬夜写文章的他也特意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
赴杭捐献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了。8月1日,汤顺在妻子、女儿以及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浙江省中医院。经过4天的动员剂注射,8月6日上午8时,汤顺开始捐献。因为双方体重悬殊,大家都做好了分两天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准备。但是没想到,消瘦的汤顺造血干细胞动员情况特别好,当天一次性就完成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
捐献过程中,患者所在医院的工作人员也专程从广西赶来,并且带来了患者父亲亲笔书写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尊敬的捐献者……在此之前,您我素不相识,在此之后,您就是我孩子的再生父母,孩子和您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和我的家人感激您一生……”妻子徐慧一边读着感谢信一边抑制不住泪水,几度哽咽。这位工作人员还介绍,患者在家人没有合适配型的情况下,这么短时间内就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汤顺,而且双方10个点位完全相合,真的是非常幸运,汤顺是唯一的也是最合适的捐献者。
愿把爱延续,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样成为志愿者
捐献这天上午,采集室内格外热闹!省、市红十字会、区委统战部、区委党校、区红十字会、区知联会都派了代表前来慰问。看到这么多人的关心和赞许,本来就言语不多的汤顺更加不好意思起来,他一个劲地强调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说:“其实不仅仅是我,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促成这次捐献,是我们共同的爱心汇聚到一个点,共同挽救对方的生命。”
妻子徐慧也是一名大学教师,知书达理、温婉善良的她回忆起当初得知丈夫配型成功时的情景。她说,当时既高兴又有些担心,高兴的是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担忧的是以为要抽骨髓,对身体有伤害。“汤顺向我介绍了很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我也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还向专家进行了咨询,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移植10多年前就是静脉采血,而且和平常献血一样,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影响捐献者身体,我就没顾虑了,女儿虽然还还小,但是,她也知道爸爸是在救人性命,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她也很支持!”就在这时,女儿“小汤圆”也走到爸爸身前,伸出双手,向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捐献后的第二天,汤顺就返回了宁波家中。从接到第一个电话到最后完成捐献,汤顺始终从容乐观,他说:“做一件事前,如果事先已经了解了它的意义,已经考虑好准备好了,那么,真的需要去完成时,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没感觉是什么壮举。我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组织那样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活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不要吝惜自己的爱心,和我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上一条:
小伙车祸罹难 妻子捐出其眼角膜和一肝两肾
下一条:
小伙车祸罹难 妻子捐出其眼角膜和一肝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