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70后近日相继捐献造血干细胞

发布时间:2014-09-19发布者: 浏览量:
第202例捐献者贺越飞
 
王志强(右)陪同茅小明(左)捐献

    近日,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迎来小高峰,贺越飞、茅小明、王志强三位70后分别于9月11日、15日、16日在浙江省中医院完成捐献,成为我省第202至20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有意思的是,三名70后不仅年纪相仿,都是8、9月份出生,就连身材外貌都相差无几,站在一起就像是三兄弟。


    贺越飞:听着音乐捐献的潮爸

    来自桐庐瑶林的贺越飞在杭州从事建筑业已有十多年。2005年,因为亲眼目睹了身患白血病者经历的痛苦,便毅然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这一等待便是9年。去年7月,他得知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且这名患者还是个14岁的小男孩,同为人父的贺越飞立即同意了捐献。

    贺越飞膝下有2个漂亮的女儿,生于70年代末的他也是个“潮”人,采集当日,他边听音乐,边跟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聊起女儿的趣事。

    经过三个小时的采集,贺越飞共捐献了10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上海赶来取造血干细胞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信中写到,自孩子患病起,他们一家人四处求医无果,只能接受移植。而他们为了寻找到合适的捐献者,又等待了很多年,“我和我全家人非常感激你的奉献精神,千恩万谢……”

    茅小明:值得依靠的“大哥”

    11日,是贺越飞完成捐献的日子,同时也是茅小明来到杭州办理入院手续的日子。从湖州赶来的茅小明看起来十分帅气、充满活力,完全看不出已是年过不惑的年纪了。

    茅小明是一位无偿献血者,家住湖州吴兴区,平时都在开发区的一家制衣公司上班。去年3月,他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因为自觉体重偏轻,茅小明非常注意饮食,努力增加体重。在医院注射动员剂时,他出现了类似感冒的正常反应,但生怕药物会有影响,茅小明没有服用医生配给他的泰诺,靠着自我调节缓解了感冒症状。

    接受茅小明干细胞移植的是河南的一位白血病患者,还是一位一周岁宝宝的父亲。因为体重有差距,茅小明采集进行到了下午,总计采集了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虽然采集时间长,但茅小明状态非常良好。他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到杭州捐献,无论是注射动员剂还是采集,都显得沉稳、老练、开朗,在采集结束后第二天,全程陪同了下一位捐献者王志强捐献,被王志强亲切地称为“大哥”。

    王志强:瞒着母亲捐献的善良夫妻

    15日,茅小明的病床边一直站着一位并不高大的男子为他加油,他便是将要在第二日采集的王志强。两人在入院期间产生了兄弟般的情谊。16日,茅小明也陪同在了王志强的身边,替王志强的妻子排解担心和顾虑。

    王志强来自台州仙居,是仙居县教育局的一名职工。2012年,他和妻子一起在仙居采样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4月,他接到通知,自己与江苏常州的一名患者配对成功。王志强在最终确定采集计划后,便前往杭州进行捐献。

    此时,王志强的母亲还在因病住院,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夫妻俩瞒着老人家来到杭州。躺在病床上的王志强,想起自己目前不能照顾母亲,乐观的他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采集当日,患者医生专程从江苏常州赶来,带来了患者的感谢信,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志强的万千感谢,他将尚有余温的205毫升干细胞混悬液装入运输箱,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常州患者所在的医院。

    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志愿者仍是稀缺资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70后、80后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主力军。虽然我省已开展204例捐献,但很多人心中仍存疑惑,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否会对身体有损伤?

    根据省中医院血液科周主任介绍,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地新陈代谢,进行生成、衰老和死亡的循环,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至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与献血一样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白血病患者的需求,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资料库,为他们带去新生的希望。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