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红十字会巡视员韩金海为捐献者张剑颁发荣誉证书
桐乡市委副书记蒋惠玲看望慰问捐献者张剑
13日早上7点,张剑在妻子的陪同下,早早来到省中医院采集室,等待造血干细胞采集。夫妻俩在得知是为一名9岁小孩捐献时,心情更为激动,作为桐乡的道德模范家庭,张剑一家人在2011年创建了桐乡爱心志愿者联盟,以救助贫困学子为主要方向,他们用一种更为大爱的方式帮助了一个深陷绝境的家庭,让这位白血病患儿重获新生。
张剑1972年,出生于嘉兴桐乡市,目前是桐乡市环保局的一名行政机关工作人员,2009年的9月,他参加造血干细胞采样登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第一次遗憾错过,却创建了爱心志愿者联盟
其实早在2011年,张剑已经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高配成功,在等待捐献期间,却因为对方患者的原因,而终止了捐献,这让张剑觉得非常意外和遗憾。他从工作人员这边了解到患者终止原因一般不外乎两种常见的情况:一是病情恶化,身体无法接受移植,二是经济无法承受移植的费用。
捐献失败,却让张剑萌生了创建爱心志愿服务组织的念头,他希望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桐乡市爱心志愿者联盟很快成立,旨在帮助一些困难家庭的儿童,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用了三年的时间,张剑夫妇创建的爱心志愿者联盟在桐乡市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爱心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已达200余人,他们为四川阿坝洲的学生捐款捐物,搭建爱心桥梁,结对贫困学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而今张剑夫妇结对的女学生已经奔赴日本留学,夫妇两俩讲起小女孩的成长史,满脸的骄傲。
张剑说,如今他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今后将积极投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的队伍中去。
三年后再次配上,终得偿所愿
张剑说,当年他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因为没有造血干细胞而凋零的生命,总觉得特别惋惜,就想着自己能做点什么。当他了解到中华骨髓库之后,就毫不犹豫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不过,听人说能配上型的概率很低,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想想看,我也不一定能这么幸运。”
没想到,还配上两次,2013年3月张剑突然接到当地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工作人员告诉他,已经与一名昆明的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HLA初配成功,接下来就需要做进一步配型检查,想听听张剑自己的意见。
因为第一次的错过,张剑一直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再次到来。不久,他再次被安排接受了体检。
之后的这段时间,对张剑来说可谓是特别紧张与期待,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配型结果。2014年年初,张剑再次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知他可以准备捐献。“那一刻,心情真的非常激动。”
“捐献造血干细胞,你怕不怕?”面对外人的提问,张剑笑着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就和平常献血差不多。”原来,张剑还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先后参加了10 多次无偿献血,对他来说,能用自己的热血去挽救他人的生命,意义自然是非凡的。
成功捐献,荣誉证书是女儿的精神财富
2014年5月13日上午,张剑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为这位昆明的小患者捐献了14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张剑成功捐献,成为我省第17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全国4170例捐献者。
拿到荣誉证书的张剑笑着对妻子说:“这是我送给女儿的一份特别大的精神财富,她会非常开心的,赶快好好的放起来。”
采集期间,桐乡市委副书记蒋惠玲、省红十字会巡视员韩金海、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王文伟到医院采集室看望慰问了捐献者张剑。
张剑非常感谢领导的关心,激动地说:“我为红十字会志愿者增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