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打工的小伙突然离世 再也没有回到家人的身边
2月11日 爸爸妈妈决定替他捐出器官
我们相信,他的生命之花将在别处再次绽放
儿子要“走”了,妈妈和姐姐起身去ICU见他最后一面,爸爸在一旁哽咽着说:“我不想去了,见着难受。”从去年正月初五儿子离家,到现在算来整整一年,父母总是希望,儿子在外头一切安好。他才24岁,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尚未结婚生子,还来不及体验人生的诸多美好。然而再次见面,一家人已是生死永隔。2月11日上午,在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的休息室里,老父亲想起这些,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2月2日大年初三的中午,在杭州余杭打工的儿子小龚,忽然倒在了出租房的门口。闻讯赶来的老乡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但小伙子还是走了。昨天,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小龚的爸爸、妈妈和姐姐替他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他说工伤养好了就回家 却再也无法实现对父母的承诺
小龚的老家在云南,父母都是农民,几年前,爸爸被确诊为鼻咽癌。小龚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两个女孩都已经结婚。初中毕业以后,小龚就出去打工,去年正月初五和老乡一起来到余杭,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
今年年初二那天,小龚给家里打电话。他向爸爸承诺“等工伤养好了一定回来”。在外头的这些年,虽然没给家里寄过多少钱,但父母都觉得,儿子一个人在外不容易,“他赚的少,我们不图别的,只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年初三中午,老乡打来电话,说小龚出事了。接到消息,小龚的爸爸感觉心里都空了,站都站不住。
一家人叫来亲戚,连夜开车从云南出发,开了两天两夜赶到余杭。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家人终于见到了小龚,但此时的小龚再也听不到爸爸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喊了。
孩子这一辈子活得艰难 还能救人算是对社会的贡献
说起儿子,爸爸觉得最亏欠的,是一辈子没让他过上什么好日子,他一直念叨着“他都还没结婚呢。”
这具年轻的身体,就这样即将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对来自农村的老实巴交的父母,却做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决定,他们想捐出孩子的器官。
刚开始,爸爸对儿子的死因一直放不下。他们知道,即使通过医学解剖也未必能找到孩子真正猝死的原因,所以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后,考虑到解剖遗体会对器官捐献造成影响,一家人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解剖的想法。
“孩子这辈子都没好好活过,如果还能救人,就让他救人吧,也算是对社会的贡献。”小龚的爸爸说。
11日上午,小龚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郑重地在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们捐出了小龚的肝脏、肾脏和一对眼角膜。小龚成为我省第167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弟弟爱漂亮 穿上新衣服我们带他回家
上午11点,一切捐献器官的手续都已经办妥。再过几个小时,小龚的身体将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器官的捐献摘除,随后他的遗体会被火化。
姐姐从包里拿出了一件条纹的格子衬衫、一件褐色的外套、一条裤子、一双鞋和一套贴身的红色棉毛衫,嘱托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完成器官捐献后,给弟弟换上。这套新衣服,是家人能给小龚的最后礼物。姐姐说:“弟弟爱漂亮,穿上新衣服,我们就可以带他回家了。”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建议一家人最后去和小龚告个别,姐姐和妈妈步履沉重地往外走,爸爸坐在休息室的椅子上,对大家说:“我不想去了,看着难受。”说完这些,一直忍着眼泪的老父亲靠在桌子上失声痛哭起来。ICU的病房里,传来小龚妈妈和姐姐的哭声,妈妈一直在喊:“儿子你听到了吗?妈妈来带你回家了。”
记者手记
小龚走了,这个年轻的生命,走得突然而匆忙。
他24年的人生经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来不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来不及享受恋爱结婚的幸福,也再没机会兑现对父母许下的诺言。他短暂的生命,从此成为了爸爸妈妈心里最柔软最温暖也是最痛的那一部分。
这对来自云南山村的父母,没有宏大悲壮的话语,老父亲用枯黄干裂的手,在捐献志愿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用自己所能做到的最伟大的方式,替儿子的人生续上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句号。
为了那些未竟的心愿,为了过早凋零的生命,在世界另一端的小龚,此刻若有感知,一定会为爸爸妈妈的决定感到骄傲。
我们相信他未曾离开,他的生命,一定会在别处再次绽放。(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