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记者这么多年了,红十字会的活动我都尽可能参加,而且每年都会有几篇让我深受感动、令人难忘的报道,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钱江晚报记者王蕊发言说。
“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培训真是太好了!今年能不能继续请老师到我们的名医大讲堂栏目来给读者们讲一讲救护知识?”今日早报记者黄淼君提议道。
“希望红十字会能更早地提供器官捐献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让媒体早点介入,让社会上更多人知道大爱善举背后的动人故事。”青年时报记者夏佳波建议道。
2月25日上午,浙江省红十字会邀请中新社浙江分社、浙江日报、浙江在线、香港文汇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在杭州召开2014年媒体记者座谈会。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高翔在座谈会上与媒体记者一起回顾了2013年的主要工作,并就2014年重点宣传活动安排作了通报。
高翔专职副会长指出,在中央驻浙和省级等有关媒体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我省红十字宣传传播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红十字正面宣传得到强化。据统计,芦山抗震救灾期间,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共发布我会救灾信息53条次,其中央视4套、中国之声、新华频媒等中央媒体也对我会救灾工作进行报道。芦山地震发生后,省红十字会心理应急救援队奔赴“芦山”重灾区开展心理救援,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专门派出2名记者随队进入灾区,进行现场报道,并制作了两集新闻特写《来自芦山的心理日记》,在黄金时段播出。“菲特”台风影响我省后,新华社浙江分社、中新社浙江分社、浙江在线、浙江卫视、浙江经视、钱江频道、浙江日报、青年时报、杭州网等媒体都对红十字会救灾救援工作进行了及时报道。救灾救援已经成为社会公认度较高的红十字品牌。
二是社会理解和认同逐步加深。去年“5.8”世界红十字日,省红十字会充分听取媒体朋友的建议意见,联合今日早报、浙江之声、浙江在线等媒体,提前进行宣传和预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公众代表参与首次开放日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许多公众代表在实地参观省红十字会信息化公开平台、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后,在座谈会上踊跃发言,表示对红十字会公开透明有了重新认识。各级新闻媒体抓住红十字应急救援、救护培训、人道救助以及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等核心业务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促进了社会公众对红十字人道事业的理解和认同。
三是新形势下红十字文化传播工作渠道不断拓宽。除了继续办好《浙江红十字》报、完善门户网站外,省红十字会积极适应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与时俱进拓宽网上宣传传播新渠道。在维护管理好腾讯官方微博的同时,先后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500余条,获转播和评论数万条次。其中腾讯微博位列全省政务微博人气排行榜第7位,去年经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多项指标综合测评,影响力排行位居全国前列。
高翔专职副会长强调,2014年是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10周年,也是我省全面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意见》要求,认真抓好《浙江省红十字事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迎接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推动我省红十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之年。省红十字会将按照“五个围绕”的工作思路,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做好2014年宣传传播工作,为全省红十字事业加速发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一是围绕“最美浙江人”主题,策划开展两项活动;二是围绕博爱救助,宣传推广三大项目;三是围绕品牌建设,组织开展集中采风;四是围绕生命关爱,继续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五是围绕文化传播,合作开展有关活动。
座谈会气氛活跃、效果良好。与会记者从各自不同角度,对省红十字会做好2014年宣传传播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希望能够继续加强与红十字会的合作。省红十字会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应邀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