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走亲连心蹲点调研侧记

发布时间:2013-07-29发布者: 浏览量:


慰问困难群众

召开反馈恳谈会

实地踏看民生实事项目

    7月24日至26日,按照省红十字会党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冬梅带领调研组一行3人到基层联系点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进行走亲连心蹲点调研,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短短三天时间,调研组的工作紧凑而有序,发放并汇总百份问卷,赠送1部公益电影,召开1个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和2个碰头会,慰问3户困难家庭和3名困难老党员,走访爱心企业主代表和老村委会主任,夜访老年活动室、留守儿童亲情视频聊天室,考察博爱家园项目、留守妇女创业基地和农村夜生活文化,实地勘察民生实事项目等。结束走亲连心蹲点调研活动前,调研组还专门召开了反馈恳谈会,通报情况,进一步听取意见和建议。活动达到了听意见、摸实情、增感情、改作风、促发展的目的。
 

    走亲连心:进农家,拉近群众距离增强群众感情

    进农家,走亲连心,拉近群众距离增强群众感情,是调研组此次入基层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塘边镇和勤俭村,调研组先后慰问了姜正喜等3名困难老党员和姜怀法等3户困难家庭,为他们送上了慰问金各1000元。走访了爱心企业主代表和老村委会主任,充分听取他们对红十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新塘边镇勤俭村的三天里,我们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有着一种非常朴素诚挚的感情,对党和政府的关心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只要党员干部心里装着老百姓,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老党员姜有旺由于老伴身体不好花费了大笔医疗费,生活比较困难,再加上自己年老体迈,主要靠侍弄一亩多棉花维持家庭生计,一年的毛收入只有1000多元,另外种点蔬菜贴补贴补。在走访慰问中,他饱含真情地说:共产党好、共产党亲,不仅免除了农民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还每月给予他退伍老兵生活补助1200元。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大好事。我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当我们告别老人时,他坚持要送送大家。“只要村里有需要,书记你就说一声,作为老党员我一定全力支持……”临别朗声说这话的时候,老人那清瘦的面庞分明闪现出一丝坚毅和神采。

    老党员姜明福身体残疾腿脚不便,一个儿子早亡媳妇改嫁,另一个儿子务农为生早年丧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调研组一进门,他就竭力挣着从躺椅上起身,并热情地招呼大家倒水喝。当调研组向他送上慰问金时,他连声道谢,一个劲儿地说“太多了、太多了,平时已经给党和政府添了许多麻烦了”。他颤颤巍巍地指着面前的高凳子告诉我们,那是村干部专门为他做的方便行走的手扶凳,镇村党员干部对他非常关心照顾。当我们轻声叮嘱他把慰问金收好时,老人重重地点了点头,原本浊浑的目光也变得格外柔和而湿润。

    年近九旬、行动不便的姜怀法老人,中年就痛失两子,常年孤身在家。他告诉我们,去年村里帮助修了漏雨的屋顶,村干部经常过来看看他,邻居也经常帮助捎带日常生活用品和每天的菜蔬,全靠大家的帮助,才有比较安稳的生活。他说,虽然自己不了解红十字会,但是红十字会能来探望他,就是救苦救难的。

    调研组还慰问了姜纲福等困难群众。村民刘水莲曾得到红十字会的救助,朴实的她不善言语,就专门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送给调研组。

    勤俭村支部委员、妇女主任姜丽华在陪同走访慰问中深切地说,这次省红十字会调研组一行深入基层走亲连心,与百姓近距离接触,聊天拉家常、谈生产话生活,觉得很亲切、很实在,是真正与百姓心连心。

    在走访困难群众和老党员之际,调研组一行还不忘连心乡达村贤,恳切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夜访老村委会主任姜金才时,他非常感动和高兴地说,“还从来没有一位省里来的干部,到我家来坐坐,问问我的想法和看法。这是一种尊重,我知道你们是真心想帮助我们村做事的。”老人的父亲,九十四岁高寿仍然耳聪目明的抗日老兵听说家里来了客人,也专门来和我们见面。听了大家谈议村情村况、商讨村务村建后,老人十分兴奋地说,“今天高兴,我为大家唱个歌吧。”老人就铿锵有力地唱起了他熟悉的抗日老歌,还不时辅以手势。一曲终了,意犹未尽,又唱将起来。那歌声苍劲而悠远,炽热而浓烈,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一次夜访,拉近了距离,也收获了感动。

    爱心企业主六合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振华对调研组一行的到来略感诧异。当王冬梅代表省红十字会向他一直以来支持公益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义举表示感谢时,他表示,只是为社会尽了一点责任谈不上做多大贡献,只要红十字会有倡导,为大家搭建一个做好事善事的平台,自己愿意带个头,多做积德积福的事。

    调研组还专门考察了博爱家园项目、留守妇女创业基地和农村夜生活文化,一路上始终坚持用心听、用心看、用心走,拉近了群众距离,得到了群众的褒扬。

    一枝一叶总关情,走亲连心增感情。短短三天基层走亲连心,既走出了群众感情,也建起了一座连心桥。调研组每到一家,每入一户,都深切感受到群众的善良,感受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感受到群众对红十字组织的厚爱。群众是最懂感情的,只要发于心真正尊重群众服务群众,就会赢得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群众是最重感情的,只要系于心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做任何工作都能无往而不利。
 

    蹲点调研:接地气,解剖基层红十字工作麻雀

    问计于民,听取群众意见,解剖一个基层红十字工作的麻雀,是调研组此次蹲点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集体经济怎么样?村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有哪些?外出经商、务工人员有多少?村一级有没有必要建立红十字组织?最希望红十字组织在村里开展哪些活动?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实施后,给村里带来了哪些变化?……”三天下来,调研组一行通过促膝座谈、夜访农户、问卷调查,把勤俭村情况和红十字组织如何在基层开展工作问了个底朝天,收获多多。

    “村集体经济比较弱,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5万元,村民年平均纯收入12400元,但是民风淳朴,是有名的‘哲学村’,村训家训倡导仁爱、诚信,和红十字精神有相通的地方。”

    “全村有一半左右的村民外出经商、办消防器材企业和务工,村常住人口有500出头,四成是老人、妇女和儿童,6成是在本地生产生活的青壮年,虽然户数不多、人口不多,但大家相互之间十分关照,有亲帮亲、里帮里的好传统。”

    “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起来后,及时救助了村里的一些困难家庭”、“大家多了一个休闲的去处”、“改善了邻里关系,大伙儿更加融洽了。” 

    “希望村里也能够成立红十字会”、“给困难家庭更多的帮助”、“给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更多的照顾。”

    “希望红十字会多多宣传”、“最好能够多教一点逃生和救护方面的知识”、“多组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大家都愿意出力”、“做更多的好事、实事、大事,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组织。”

    ……

    一次次坦诚的沟通,一条条坦率的意见,一句句坦荡的建言,既传达出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干好红十字事业的信心,同时带给了我们许多开展红十字基层工作的有益启发。
 
    “要在勤俭村建立村红十字会。”这是反馈恳谈会上,调研组与江山市红十字会、新塘边镇党委政府、村两委以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爱心人士代表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在新塘边镇红十字会的辐射带动下,红十字会在勤俭村非常有群众基础,老百姓对红十字组织非常有感情,特别是博爱家园项目落户村里所带来的变化,更使群众对红十字会有了新期盼。

    蹲点调研,既接了地气,也找到了干好工作的灵气。通过解剖勤俭村这个麻雀,我们对如何做好基层红十字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上级组织有效引导是前提,群众是最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踏实为民办事是关键,群众的眼睛是最雪亮的;宣传组织动员是催化剂,群众的心是最热的;搭建平台创设载体是推进器,群众是最讲实干的。
 

    解决问题:惠民生,把群众冷暖系心间

    在走亲连心蹲点调研的过程中,调研组始终把帮助村民解决民生实际问题作为又一项重要任务。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结果显示,勤俭村的干部群众对亟需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意见比较集中:由于生猪养殖带来水体污染,由于富营养化、缺乏活水循环等,导致村民多年赖以生产生活的多个池塘污染发臭,无法正常使用,希望得到整治,改善环境。

    在此次下基层之前,调研组一行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帮助解决一个老百姓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在刚入村第一天召开的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上,多数人提出池塘整治项目,但也有提出修路等其他项目,调研组态度明确,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要听村民们的,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天来,一是顶着40多度的高温,实地勘察,反复权衡比较;二是问卷调查,回收的90份有效调查表,建议池塘整治的达86份,真正体现了民意。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征求意见、实地察看,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大家就引入池塘活水水源的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放弃原设计方案从斗天井抽水引水的计划,改为从徐垄水库引水灌塘。

    在碰头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从徐垄水库引水,利用水位差送水,路途虽然比从斗天井抽水远,但不需要经常用水泵加压抽水,后期投入少;还可以修复年久失修的老的引水渠,不仅能为原本计划整治的大门塘和民心塘两个池塘引来活水,还能为沿途各个池塘引入活水;既达到了整治池塘效益最大化,还可以同时解决沿途560余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达到了项目工程受益多元化,一举多得。

    在最后的反馈恳谈会上,王冬梅表示,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池塘整治,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是一件好事实事。整治工程经测算需要经费30万元左右,要通过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抓紧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省红十字会将安排落实10万元作为专项项目资金,支持村里的池塘整治工作。

    会上,省红十字会、衢州市红十字会、江山市红十字会、新塘边镇政府、勤俭村村两委共同签订了“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博爱家园二期民生塘整治项目意向书”,明确了五方责任,落实了项目资金。王冬梅代表省红十字会就做好民心塘整治项目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抓好项目规划和方案设计;二是抓好项目前期论证报告(特别是水源的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评估;三是抓好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四是抓好项目的实施和监管;五是抓好项目进度,确保年底之前完工。

    关心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石。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既需要我们把群众冷暖系心间,更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共同寻找对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合民情、符民意、惠民生。群众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最好的老师,群众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最值得依赖的力量。群众是最有智慧的,只要俯下身甘拜群众为师,就必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走亲连心受教启新知,蹲点调研把脉话得失。“大石头离开小石头砌不成墙”,这句由勤俭村人创造的农民哲学名言,也同样适用于红十字工作和社会管理事业。只有通过一个个基层组织,把红十字工作扎根到群众中去,才能成就宏大的红十字事业;只有每个人胸怀善念、践行善举,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才能筑起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只有办好每一件实事好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张孚传)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