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真情,爱在春天 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杭连续捐献(组图)

发布时间:2013-05-13发布者: 浏览量: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由左到右:吴正鸣、涂勇妙、韩永林)

    4月底5月初,我省连续实现多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第127例吴正鸣、128例韩永林、129例涂勇妙、130例虞奇跃,以及一位来自甘肃的捐献者孙道兵在杭州顺利完成捐献。

    5位捐献者都是无偿献血者,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是32岁的韩永林,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这次,他们都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因为救人的共同目标,结下兄弟情谊

 
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王文伟主任为吴正鸣颁发荣誉牌


    35岁的吴正鸣是杭州一家公司的驾驶员。从2004年开始就参加无偿献血,2006年献血的时候,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还能挽救别人生命,就毫不犹豫留下了5毫升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去年3月,他接到了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广州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紧接着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和身体检查。因为农村家庭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不是很了解,为避免家人担心,小吴没有告诉家人,而且还安排妻子回了老家。打理好一切的小吴在工作人员安排下于19日来到省中医院准备捐献。

    从19日开始,小吴每天去医院两次,接受动员剂注射。4天的注射动员,让小吴感到腰酸背痛,偶尔还会流鼻涕,像得了感冒一样。医生向他解释,这是动员剂注射后的反应,每个人体质不同,反应程度和症状都会不一样。一旦停止注射动员剂,不适反应就会自行消失。“如果能帮助到别人,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小吴在了解原因后,松了一口气,安心等待,准备捐献。

    虽然小吴身体不舒服,也没家人陪伴, 但他并不孤单。不仅时常有志愿者看望他,还有位甘肃的捐献者也正好在这家医院进行捐献。因为甘肃没有移植医院,患者又在杭州的医院治疗,所以甘肃的孙道兵千里迢迢赶到杭州,为浙江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这样的缘分,也让这俩热心兄弟相见恨晚,更有聊不完的话题。

    4月23日,吴正鸣在省中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省第1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吴正鸣捐献的125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当晚就送往了患者所在的北京某医院。

    4月24日,甘肃捐献者孙道兵也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孙道兵为患者写了满满三页信,并折成了千纸鹤,鼓励这位比自己儿子大几岁的浙江小患者坚强起来,战胜病魔,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和“干儿子”见面。


    “献血大王”与“律政佳人”,同日完成捐献


志愿者为捐献者韩永林喂水


    4月25日,来自温岭的韩永林和丽水的涂勇妙同一天完成捐献,他们的造血干细胞被分别送往上海和苏州。

    韩永林是温岭市一家缝纫机工厂的员工,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小韩平时就是个热心肠的小伙,这次捐献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小韩的父亲更是全程陪同。老人家说,儿子是他的骄傲,他非常支持!他从工作人员这里了解到患者是个20出头的花季女孩,直摇头说,“这么年轻,太可惜了!希望小姑娘加油,赶快康复起来 。”



“律政佳人”涂勇妙在捐献


    涂勇妙是4位捐献者中唯一的女性,在丽水经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非常繁忙。为配合患者的移植,她在北京开完会后便直接飞到杭州。生活上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涂律师,身体也显得相对比较虚弱。不过身体上的不适并不影响她捐献的决心。她告诉大家,自己小时候,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得到过社会好心人的帮助,现在她同样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渡过难关。


    白衣天使,乐捐“生命种子”

 
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红十字会会长冯淑仙等专程到杭州看望虞奇跃


    5月2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免疫治疗室内,41岁的舟山医院医生虞奇跃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7岁男童和他的家人带去生的希望。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虞奇跃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这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只要我付出一些,帮帮他,就有可能获得新生,那为什么不去做?”虞奇跃说,早在两年前他组织同事们一起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就深入了解过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流程和可能会有的风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虞奇跃说,他的医生同事们都跟他一样积极,呼啦一下子登记了44个,而虞奇跃是幸运配对上的第一人。因为在造血干细胞宣传动员方面的贡献,他还于2012年4月荣获“浙江省红十字奉献服务奖(造血干细胞捐献)”。

    据了解,目前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医务工作者达到18人,为捐献最多的行业。“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白衣天使’,平时救死扶伤,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更直接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医务人员本身对整个过程比较了解,知道捐献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称。

    5位捐献者的爱心义举,让白血病患者重拾生命希望。钱江都市频道《范大姐帮忙》栏目围绕造血干细胞捐献做了5天的连续报道;《浙江名医馆》节目专题讲解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知识。浙江经视、浙江教育科技频道、钱江晚报、新华网等媒体都在捐献期间报道相关新闻,共同呼吁社会更多健康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为血液病患者奉献自己的“生命种子”,帮助他们获得新生。

    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自2003年成功实现第1例捐献以来,至今已经实现130例捐献。截至目前,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已拥有4万余份的库容量,累计为数千名患者提供检索配型服务。捐献成功者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51岁,职业包括农民、公安干警、在校大学生、公务员及医务工作者、教师、公司员工等。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