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开化女孩徐雨文离开人世,她的父母决定捐出女儿所有有用器官。事隔2个多月,昨天,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姜家坞村村民邵朝龙,因颅脑严重受损离世时,他的母亲、妻女在悲痛之余,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这是衢州市第2例、全省第51例人体器官捐献者,也是衢州市首例在本地医院进行器官捐献。
顶梁柱塌了
邵朝龙今年52岁,是家里的顶梁柱。家住农村,为了多挣一些钱,他干起了帮贩猪老板抓猪的营生,只要老板一个电话,半夜也要跑去。虽然苦,他却干得很开心。
起早贪黑地忙,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大女儿去年大学毕业,能够自谋生计了。小女儿快要考大学了。去年,家里跟亲戚朋友借钱造了新房子。多少个夜晚,看着丈夫连夜出门,妻子舒水莲会劝他,现在负担没那么重了,少干点。但他却总是憨憨地摇头说,趁现在还做得动,多做点,还了债,给女儿读大学存点钱。
8月30日上午,邵朝龙跟往常一样去抓猪,在运输过程中,不慎从拖拉机上摔了下来,头部着地,当场昏迷。送到柯城区人民医院,虽经全力抢救,但呼吸一直靠呼吸机,所有反射已经没有,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家里的顶梁柱,就在这样一种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塌了。
捐出有用器官
9月1日,是学生返校的时间,原本爸爸答应小女儿要送她去学校的。然而,自爸爸住进医院,就没再醒来,任她一遍一遍叫喊,爸爸躺在病床上仍然一动不动。医生告诉她,爸爸再也醒不过来了。
上午10点左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玮与姐妹俩再一次进行了沟通,告知她们爸爸已不可能生还,建议她们捐献爸爸的器官。
姐妹俩沉默了。陈玮也明白,在家属最悲痛的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很少有人能够接受,但她并没有放弃,“你们这样的捐献,可以让你爸爸的生命得到延续,另外一家人甚至几家人都不需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这最后一句话打动了姐妹俩,她们提出回去跟妈妈商量一下。下午4点左右,母女三人坐在了陈玮的对面,低声地说,“可以的,只要有用的,都捐出来。”
事实上,做出这个决定,母女三人也做了一番挣扎。妹妹说,医生的建议让她和姐姐愣住了,原本她是想过捐出爸爸的眼角膜,这样感觉爸爸还活着,还能用他的眼睛看着大家。回家后,姐姐打电话咨询了一个当护士的同学,得知现在有很多人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死了,如果能捐,最好了。
放下电话,姐妹俩又沉默了:爸爸一辈子都在做好人,帮别人干活比给自家干活还卖力。“把他的器官捐出来可以救更多的人,爸爸会高兴的。”妹妹说,她们在短短几天尝尽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不想让其他人也受这样的苦。她把这个道理讲给妈妈听,这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也含着泪点头同意了,“能救活一个是一个。”
亲戚朋友知道了,也都跑到医院表示赞同:“上次,开化有个人,不是把女儿的器官都捐出来啦!我们朝龙平时做人很好的,捐出来能救人,他会同意的。”
多人重燃生命希望
母女决定捐献邵朝龙的器官,柯城区人民医院立刻通过市红十字会与省红十字会联系,邀请省人体器官捐献评估组专家进行再次评估。省人体器官捐献评估组专家吴晓梁介绍,根据专业临床评估,邵朝龙生命体征不可逆转,确定可以进行器官捐献。
昨天下午,邵朝龙78岁的母亲也被接到了医院。当她得知儿子已不可能生还,捐出的器官可以救别人时,不停地抹着眼泪,无声地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同意”栏里按下了自己的拇指印。直到去见儿子最后一面,老人才忍不住放声痛哭。下午15:30,邵朝龙走完了他51岁的人生里程,被推进手术室进行器官获取手术。17点,邵朝龙的肝脏、2个肾脏、2只眼角膜摘取并被送往浙医一院——在那里,3个人的生命因他而重燃希望,2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手术室外,祖孙三代四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悲痛难抑。问她们有何需求时,都摇摇头,只希望有机会能见一见受捐者,让她们最真实地感受下亲人依然存在。(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