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工男孩:我再也看不见新年的阳光 但愿我的生命在杭州延续

发布时间:2012-01-04发布者: 浏览量:

    来源:1月1日钱江晚报 记者 王蕊 通讯员 宋黎胜

    18岁重庆男孩小成,12月22日凌晨4点多上班骑车送面条,不料被出租车撞成头部重伤。男孩的父亲、叔叔、姐夫闻讯从重庆老家赶来,悲伤地得知,小成的伤无可能逆转了。

    亲人们绝望地哭了。三个朴实的农民昨天做了个决定:孩子喜欢杭州,就让他的生命在杭州延续。经过评估,孩子捐献了自己的心脏、肝脏和肾脏。12月31日,3位器官衰竭等待移植的病人,做了移植手术。晚10点,记者与三位主刀医生联系,得知移植手术顺利。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三位患者,获得了新生。

    凌晨4点送货遭遇车祸

   小成的大名叫邓先成,老家在重庆市巫溪县中岗乡铁岭村,是个大山里的小村子。

    昨天上午10点,记者赶到省人民医院急诊室,他静静地躺在12号病床上,双手、口鼻都连着管子,身边的监护仪发出“嘀嘀”的提示音。他脸部肿起,看得出当时伤得蛮重。已经9天了,医生尽了最大努力,除了依靠呼吸机维持心跳,没有任何反应。

    守在床边的是小成的姐夫邬少件,他是在小成出事当晚赶到杭州的。

    邬少件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经过:小成在杭州大关路的一家面条加工点上班,每天凌晨1点多就起床做面条,然后给附近的面条店一家一家送货。2011年12月22日凌晨4点多,天还没有亮,视线不太好,小成骑着摩托车带着面条去送货,经过大关路一条路口打算转弯时,突然与一辆出租车发生碰撞……姐夫叹口气:“太惨咯,头部着地。我赶到医院时,就接到医院一张接一张的病危通知单”。

    小成的父亲邓泽万和叔叔邓泽举,接到医生的电话几乎慌了神。这两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包了一辆车,从老家往杭州赶,第二天深夜才到杭州。可惜,小成再没醒来。

    “他开朗爱笑,非常喜欢杭州”

    疲惫和悲伤,写在三个守床的亲人脸上。白天他们跟小成不停地讲话,为他翻身,晚上三个人轮班守夜。

    “小成很开朗,爱玩、爱笑,也很爱帮助人。他喜欢杭州,今年年初跟着堂弟来这里打工,他是真的想在杭州好好发展的。前不久他回老家,还给妈妈塞了6000元钱,都是自己一点点存起来的。说为了多赚点钱,春节不回家了。他从老家回到杭州才4天,就出事了。”姐夫说着眼圈就红了。

    前天上午,姐夫邬少件拿着小成的CT检查单,看到袋子上印着医院的介绍中,有开展心脏、角膜等器官移植,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的字样,不由冒出了一个心愿:

    “小成喜欢杭州,如果他的生命在杭州延续,他一定愿意的。”这个想法跟小成的父亲和叔叔一说,两个实在的庄稼汉觉得有道理:自己的孩子不在了,要是还能救人,也算是积德的事。

    就这样,前天傍晚,他们通过医生,联系上浙江省红十字会,启动了小成的捐献程序。

    三位器官衰竭患者,移植手术顺利

    前天傍晚,启动了捐献程序后,家属填写表格,专家再次评估小成的病情,确定小成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他的心脏、肝脏、肾脏,都适合捐献移植。

    昨日上午,取得小成母亲的签字同意后,浙江省器官捐献委员会专家再次确认了小成的病情,并启动了伦理委员会讨论,确认捐赠。

    昨日下午,小成的家人在见了孩子最后一面后,医生们向小成鞠躬,捐献手术启动了。小成挽救的,是三位器官衰竭的患者:患者杨先生,52岁,患有心脏病多年,2011年年初患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一直急等心肾联合移植。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许林海主刀。

    患者刘先生,肝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主刀。

    患者刘先生,41岁,男,宁夏人,患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多年,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家全博士主刀。

    三台移植手术,在省人民医院和浙大附属一院几乎同时展开。昨晚10点,记者与三位主刀医生联系,移植手术顺利。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三位患者,获得了新生。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