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奋进的五年 | 星汉灿烂 辉耀人间

发布时间:2022-06-16发布者: 浏览量:

“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写下这段话的史铁生先生多次在自己的小说、散文、诗歌、书信中表达,只要自己身上还有一个对别人有用的器官,那么当他最后离开现实世界时,就一定无保留、无条件捐献他人。2010年,史铁生先生因病去世,他的肝脏在一名器官衰竭患者的身体里重生。

他终于成为了自己笔下的“星星”,给身处黑暗之中的人带去了光明……

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自2010年正式启动,迄今已12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捐献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五年,从“些许微光”到“繁星点点”,再到灿若星河,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理念正走进千家万户……

  

划过天际:

每一个捐献者都是一颗闪亮的星

2021年3月,省红十字会拍摄宣传短片《依然少年》,28位器官移植接受者以自信、阳光、积极、乐观的姿态,在镜头前喊出“我 3 岁了!我 5 岁了!我 15 岁了!”

3月,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这些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命也焕发出了新的“春天”。但这“春天”来的却十分不易,它承载了人世间最痛苦的生离死别,却又凝聚了人世间最温暖的真情。

 

一个生命在陨落之际,以爱心回馈社会,绽放出了新的“生命之花”。

5年来,那些“向死而生的大爱”捐献者历历在目,他们跳出了时间,变成了一颗颗闪亮的星……

 

舟山小男孩余东臻,年龄永远定格在了8岁,他让5位器官衰竭患者获得新生,2位失明者重见光明。

17岁男孩周江涛,在病房写下最后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的最后两个心愿都已实现:他的遗体,被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他的眼角膜,让2人重见光明。

24岁女孩黄智超,穿着婚纱向她所热爱的世界告别。她留下的器官与眼角膜,让5人重获新生、2人重见光明。

42岁的女医生陈怿,在她奉献了18年青春汗水的嘉兴市第一医院完成了肝脏、肾脏、角膜捐献手术,使3人重获新生、2人重见光明。

“为了实现自己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表达的‘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献给人民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我决定去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并请转给医学界供医学科学研究及科研之用”,立下这个遗嘱的是老教师曹满具。也许是命运无法解释的某种召唤,81岁的他在2019年教师节这一天与世长辞,以“大体老师”的身份重返校园。 

星空晴朗:

携手前行向光明 

2019年暑假,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收到了一张特殊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小女孩满脸笑容地展示着一大叠奖状,“阿姨,这是我上个学期获得的23张奖状。”

这个小女孩叫馨馨,自2015年她父亲过世将器官捐献后,至今“小桔灯”关爱项目支助她已是第7年。

馨馨是“小桔灯”关爱项目支助的众多孩子其中一员,时光荏苒,“小桔灯”从最初单纯的“助学”项目,如今已拓展成为成长陪伴、心理支持、兴趣支持等多方位关爱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庭困难孩子的志愿服务项目。截至2021年底,省本级累计助学 1046 人次,发放助学款266.4 万元。该项目帮扶对象遍及全国 22 个省份、118 个市、284 个县、443 个 家庭,其中68个孩子考上了大学,15人已经大学毕业。

 

 

 

这只是省红十字会大力推进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工作的一个缩影。

5年来,省红十字会推动省、市、县捐献工作三级联动,形成“各方联动、运行规范、公开透明、服务优良”捐献工作机制,被总会誉为“浙江模式”,捐献的星空更晴朗。

省红十字会印发文件,厘清协调员及专职工作人员分工,进一步强化协调员“见证”工作职责;助力推动全省统一器官获取组织(OPO)建设,增强器官分配公平性;推动规范器官获取收费,让捐献、移植收费更加规范、透明;修订遗体接受单位建设标准,为捐献者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

 

 

我们行进在擦亮星空的道路上。5年来,省红十字会组织专家组深入11个市,对全省红十字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遗体、组织接受和器官捐献过程中需遵循的相关工作建设和规范;组织对全省专兼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进行培训,提升综合业务能力;组织全省遗体、组织接受单位,进行业务培训、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努力提升全省遗体(组织)接受单位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星光璀璨:

超22万志愿者登记捐献 

2017年初,全省有5500余人成为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这一数字在2022年5月底,刷新为超22万人,而且其中97%为近5年登记。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实现器官(遗体、组织)捐献5251例,帮助6000余名危重症患者重获新生,4000余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器官捐献工作在全国首届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

数字迭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认知的转变。如今,许多市民以捐献登记来纪念自己的成年礼、生日、结婚纪念日等。

5年来,捐献工作逐步走进了群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刊登在公交车、户外大屏、广告牌……面向居民开展宣传;浙江遗嘱库、钱江陵园等地纷纷设立捐献宣传登记点,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登记服务;“西湖毅行”作为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主题宣传品牌活动,自2016年开展以来,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支持。

 

 

 

有越来越多的人铭记、缅怀平凡英雄。全省共建成“生命礼赞”场所20个,11个地市全面建成“生命礼赞”场所,成为全国首个“生命礼赞”场所地市全覆盖的省份;一批医学院还专门建立“无语良师碑”,致敬遗体捐献者。钱江陵园捐建的“生命礼敬”园,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等媒体报道,多家影视公司到该园取景。余杭、瑞安、安吉、新昌、路桥、温岭等也建成了县(市、区)级“生命礼赞”场所。

 

越来越多的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器官捐献知识被纳入全省高三教材《人·自然·社会》,正式进入学校课堂。湖州市出生6天的“小毛豆”、衢州女孩熊雨馨、现役军人王启鹏、东阳大一学生沈奕辰、抗战老兵杨华桥等,他们的事迹被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繁星闪闪传佳话,

凝望人间熠光华。

清辉洒落千山外,

星河璀璨当空挂。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