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赛道裁判,呼叫指挥部。体育场馆东2门处有运动员倒地昏迷,请求医疗救援!”“收到!立即安排就近现场救护员赶赴现场实施救援!”“收到,马上出发!”1分钟后,经过红十字现场救护员初步判断,“运动员”被初步判断心脏骤停。3名救护员分工合作:2人开展心肺复苏急救,1人拨打120的同时、赶去最近的医疗服务站取“救命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2分钟后,经过心肺复苏加AED使用,“运动员”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生命体征平稳,并被转送至定点医疗点开展后续治疗。

这紧张的一幕发生在9月16日的江干区九堡体育中心,江干区文广旅体局和江干区红十字会联合开展“红十字与亚运会同行”红十字应急救护救援演练活动现场。演练旨在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工作人员有效应对心脏骤停等突发意外事件的处置时效性和能力,保护运动员和参加体育锻炼市民的生命安全。
前一阶段,江干区红十字会以“送教上门”形式为辖区内体育场所工作人员、物业、教练开展全员急救培训。急救培训以“实战”为目标,通过对发生在江干成功施救案例的深度分析和对急救理论操作的系统讲解,强化AED和心肺复苏操作规范流程实操,让每一名学员都亲身体验、掌握急救知识技能,熟知AED使用方法和操作。培训也收到受训单位的欢迎,学员们全程认真听讲、规范操作,并从技能和思想上都完成从“第一目击者”到“第一施救者”的转变提升,为后续保障锻炼人员生命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准备不充分等原因,体育运动创伤发生屡见不鲜,原来我们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拨打120、引导急救车进场。通过红十字急救课堂的学习,我们知道心脏停跳4-6分钟就会给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早一分钟出手救人就会多一分成功的几率。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着力提升专业医疗人员到来之前的‘急救真空期’!”体育中心工作人员小王说道。
“围绕亚运场馆急救实战化演练今年我们已经联合区文广新局组织了三场。常态化演练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以练促学’检验红十字现场救护员培训的效果和救护员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景重现’各种意外情况进一步规范、健全院前急救各项流程,做到心中有底、科学施救。”江干区红十字会负责人在演练总结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