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觉得自己以后能为医学科研事业作些微薄的贡献,很值得。”昨天上午,上虞区新居民、来自湖北的64岁老人沈明高一再对记者说,他认为自己刚刚在上虞区红十字会办理完器官捐献登记手续这件事非常平常。
10多年前,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儿子来上虞工作,沈明高也随儿子前来上虞。2008年,儿子在上虞买了房,全家把户籍也迁到了上虞。“孩子们都很孝顺,也支持我的做法。”老人说,由于年龄原因,他先办理器官捐献登记手续,以后还要办理遗体捐献手续。
“我终于完成了登记遗体捐献的心愿,能为医学科研作贡献,我很满足。”3月18日上午,靠在上虞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肩头,84岁的陈美莉老人郑重地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陈美莉老人说,老伴生前从医,在世时就与她说起过,老伴学医时供教学和科研使用的遗体非常缺乏。从那以后,她就有了遗体捐献的想法,可惜不知道该如何申请。
为完成遗体捐献登记的心愿,幼年时没上过学、靠自学的陈美丽老人曾写信给上海市红十字会,那边的答复是异地不能办理,让她在户籍所在地办理。今年2月,她又写信给浙江省红十字会,希望能够办理遗体捐献手续。浙江省红十字会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将信转交给上虞区红十字会。前段时间,因为突发中风,老人左侧偏瘫卧病在床。见到前来的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老人显得十分激动。
“丈夫去世时要求一切从简,不能大操大办。我也是受丈夫的影响,要在死后以遗体捐献的形式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老人说,人老了总归要走上这条路,土葬和火葬都不科学,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如将遗体捐给国家,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墓地占有面积,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在医学科研、教育或其他方面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对老人想要捐献遗体的想法,儿子叶筱裕非常支持:“父亲去世后,骨灰在家中保存在10多年,去年,母亲坚持将父亲的骨灰撒入曹娥江。现在母亲百年后捐献遗体的决定我也能理解。”他很慎重地在家属一栏里填写上“同意”并签上了名字。“我们也很感动,决定派出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昨天,记者从上虞区红十字会了解到,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在该区,像陈美莉、沈明高老人这样自愿捐献遗体、器官或者有意愿捐献的市民在不断增加。从2008年上虞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后,已有24位市民填写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2012年,有一位志愿者离世后浙江大学医学院解剖室接收了遗体。
“与遗体捐献登记相比,器官捐献登记因为没有年龄限制,每年都会有20多位市民前来登记,现在已经有100多位市民办理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上虞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器官(角膜)捐献登记不限年龄,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随时到区红十字会办公室办理捐献登记表。登记完成后,会统一把资料寄到省红十字会,一旦捐献志愿者离世,工作人员就会与省红十字会联系,做好善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