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该怎样活着,又该怎样离去?
安双宏老师的生命课
章果果 金华日报
安双宏老师走完了53岁的人生历程。这是他生命的终点,然而,他的生命价值开启了另一种形式。5月26日,他离世后捐献了两只眼角膜; 28日,在简朴庄重的告别会后,他的遗体被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在此之前,他已经捐献了两只眼角膜。
安老师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人敬佩。2010年确诊患上肺癌,他平静地接受手术,术后返校,没有停歇,直接投入工作,一直到生命尽头。2014年,他进行了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他还立下“生前预嘱”,希望自己能够有尊严地离去;并再次表示“我希望在有人需要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捐赠我的有用器官和组织”。5月26日,安双宏与世长辞。根据其生前愿望,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
一个人该怎样活着,又该怎样离去?这位桃李成蹊的教授,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给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课。
他让身边每个人都感受到强大的心灵磁场
安双宏是浙师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内比较教育学界公认的从事印度教育研究的权威学者,他一生的文章几乎全都与印度教育研究有关。
《印度教育战略研究》和《印度教育公平战略及其实施成效研究》,两本书安静地躺在书桌上。其中,一本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一本是“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书系”。很难想象,这两本书都完成于安老师重病期间。而这只是他患病6年来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很多人在患重病后会放弃工作,甚至被疾病压垮,安双宏却一如既往,仍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天天去办公室做学问。在同事万秀兰看来,这6年来,安老师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仅此极其艰难的6年,他就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1项、国家重大课题子科目1项、省人文社科基地招标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合作出版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现在他已经完成了手头所有的研究项目……”
一天又一天,大家看着他身体越来越瘦弱,步履越来越蹒跚。到后来,连走路都要扶着墙,他还是每天坚持去办公室。“院长和同事多次劝他好好休息,把科研先放一放,不要这么拼。他回答:如果放弃工作,放弃科研,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同事徐少君感慨地说,“他让身边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强大的心灵磁场。”印象中,徐少君只见过一次安老师的脆弱时刻。那是去年的时候,安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桌子上堆着厚厚一叠书稿,他看起来有些消沉:“我打算放弃治疗了,这是我的书稿和论文,能不能帮我把论文发出去,把书出版……”
那是唯一的一次。不久,他又继续埋头工作。直到病痛累及腰部,不能坐了,才回到家里。然而,工作仍在继续。“放寒假时我们去看望他,他坐在轮椅上已经起不来了,甚至连按电视机遥控器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有点遗憾地对我们说,最近又写了五篇文章,但可能已无法发表……今年三四月,已经无法走路的他,还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准备继续深入研究,遗憾的是,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他终于累了……”
学生们叫他安叔。直到去年下半年,安叔还在上课。在他们看来,安叔是一个特别负责的人,对学术非常严谨,对学生很好。“有时候因为化疗太痛苦,要推迟上课,他会给每个学生发短信表示抱歉,我们特别感动。”
“恩师留给我们的财富绝不仅仅是学识学问,我们特别感佩恩师的心性达观。面对生死,他豁然畅达,并且持之以恒甚至加倍积极地投入到他终身热爱的比较教育工作中。我想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伴随恩师走完他短促而又辉煌的一生!”学生李佳宇说。
他让自己有尊严并且有价值地离去
“2014年,在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后,他决定将来捐献自己的器官。”安双宏的妻子史忆南说。填写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表后,他收到了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寄来的感谢信。此外,他还签了一份生前预嘱:我的五个愿望。生前预嘱,是指人们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
“我知道我的生命宝贵所以希望在任何时候能保持尊严。”这是生前预嘱的基本理念。它推广“尊严死”: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放弃抢救和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让死亡既不提前,也不拖后,而是自然来临。在这个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尊重、符合并实现本人意愿,尽量有尊严地告别人生。
在安双宏的生前预嘱中,他详细勾选了自己认可的选项,从中,你可以看出他对于生命的态度:我不要任何增加痛苦的治疗和检查;我希望在被治疗和护理时个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我希望所有时间里身体保持洁净无气味;在生命末期,我不要生命支持治疗,如果已经开始,我要求停止它……
他勾选的不使用的“生命支持治疗”包括:放弃心肺复苏术、放弃使用呼吸机、放弃使用喂食管、放弃输血、放弃使用昂贵抗生素。其中,还有一项就是:我希望在有人需要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捐赠我的有用器官和组织。
“我们平时已经讨论了无数遍关于生和死的话题。对于死亡,他已经想得很透彻。”对于丈夫的决定,史忆南完全支持。“他一直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他总是说,消极有什么用?得了这么重的病不可能不痛苦,但他都是一个人默默承受,他认为,把自己的痛苦诉诸别人,只能给别人增加负担。”
即便身患重病,仍然不失幽默:“他喜欢逗我笑。没听到我的笑声他就觉得缺少点什么,每天都要逗我笑一次。”
这个幽默的丈夫很爱国。大到汽车,小到手机,都是国产品牌。他总是说,爱国要落到实处。“他是那种从小就立志要为国为民的人。”史忆南认真地说。
5月20日,安双宏进入弥留状态。史忆南根据器官捐献卡上的联系方式,拨打了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的电话。之后,金华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郑方与她进行了联系。因为肺癌扩散,已经不符合器官捐献的要求,最后,他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
送别之后回到家里,家人把他的遗像摆得端端正正,左右两侧是大红的捐献荣誉证书,还有两朵洁白的玉兰花。花瓣凋落了,依然留有芬芳。人的生命结束了,还在继续发挥作用。镜框里,安双宏老师微微笑着,深情凝视这个他爱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