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家门口传递——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项目纪实

发布时间:2014-04-02发布者: 浏览量:
                         

    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杨公社区的项大伯,想把家中两张全新的治疗床捐赠给有需要的人。项大伯说:“我今年83嘞,这两张治疗床是爱心人士送给我的,我舍不得用,现在家里马上要拆迁了,想给它们找个好归宿。”经过江干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多方联系,项大伯的治疗床最后转赠给了九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输液室扩建,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好缺两张治疗床。项大伯看到自己捐赠的治疗床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常感谢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据介绍,目前江干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累计实现爱心中转1200次,中转物资价值达16万余元,1300户家庭从中受益。

    “爱心”需要中转

    随着杭州市“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的实施,江干区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辖区内拆迁、过渡安置、回迁群众较多。当地居民因搬家需要处理的家电、家具等,仍有使用价值但被低价处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落户江干,他们初到杭州、立脚未稳,生活中存在实际困难,亟需社会给予关爱和帮助。“红十字爱心中转站”应运而生。

    2011年7月,江干区红十字会在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四季青街道钱杭社区,尝试开展了社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项目。“老杭州人”把家中闲置但仍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捐到社区“爱心中转站”,有需要的“新杭州人”可以在“爱心中转站”领取到必需的生活物资,尽快融入新生活。而得到过帮助的“新杭州人”生活安定后,又将家中空闲物资通过“爱心中转站”继续传递给其他有需要的家庭,如此将爱心一直传递下去。

    江干模式诞生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社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采取“红会搭台、社区管理、百姓参与”的运作模式,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红十字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每年,区红十字会根据全区拆迁、回迁等情况,确定本年度“爱心中转站”运行的数量。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红十字会和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的支持,为每家新运作的“中转站”配套不少于1万元的启动物资和不少于5000元的工作经费,并负责“中转站”的考核验收和日常监管。街道(镇)红十字会则根据辖区实际,选择具备“中转站”运作软硬条件的社区(村),落实场地、人员、物资、运行经费等,并负责“中转站”大宗物资跨地区“中转”等工作。村(社区)红十字组织负责“中转站”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包括物资收集、入库、仓储、发放等。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居民宣传“爱心传递”理念,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家门口的公益活动。

    爱在传递中扩散

    经过三年的运行和摸索,目前江干区社区“红十字爱心中转站”已从原来单一的物资中转,逐步“升级”为集爱心资源中转、志愿服务、人道宣传“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居民既可以在这里获得所需的生活物资,也可以在这里接受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联系获得专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的志愿服务。

    在江干区的“红十字爱心中转站”里,临时性、被动性、单向性的帮扶救困,正转变成经常性、主动性、双向性的邻里互帮互助活动。双菱社区红十字志愿者钱荣生22年如一日,义务帮助邻里修鞋2万余双;五堡社区红十字志愿者李东华医生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兴安社区、景蓝社区为困难群众送去清凉茶、腊八粥等。“红十字爱心中转站”已经成为江干老百姓家门口奉献爱心的大平台。(王晨)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