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张秋萍:大数据精准分析让应急救护培训更“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4-11-28发布者: 浏览量:

大数据精准分析让应急救护培训更“接地气”

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张秋萍

 

2014年,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为高质量推进实事工程,江干区红十字会年初面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楼宇等人群制作、发放2000份应急救护培训问卷调查,内容涉及5大项78小项,通过对反馈问题的梳理和汇总,理清存在问题,精准分析对策,优化授课方案,创新培训形式,确保培训实效,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卷调查大数据汇总。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发放对象中,女性占53%,男性占47%;江干区户籍人口占46%,非江干户籍人口占54%;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2%,高中学历占21%,大学及以上学历占57%;学生占33%15-60岁占38%60岁以上占29%;职业中学生占33%,企事业单位占47%,其他占10%

2.自身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发放对象中,愿意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占98%,认为此项技能很重要的占98%;女性对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了解率为38%,掌握率为5.2%;男性了解率为27%,掌握率为3.3%;初中生、职高新生了解率为98%,掌握率为87%;企事业单位了解率40%,掌握率2.7%

3.制约急救知识学习因素。在制约急救知识学习的因素中,没有时间学习急救知识占40%;没有合适的学习平台占33%;没有听说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占22%;怕学习课程不好懂、学不会的占18%;学习后也遇到紧急情况会出手相救的占87%

4.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调查共收集到相关意见建议126条,希望扩大培训覆盖面的占33%,希望就近学习应急救护培训知识的占28%,希望培训课程实用性更强的占25%,希望能开展上门培训的占20%,希望加强课堂互动的占16%,希望能加大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宣传的占12%

二、应急救护知识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合我区历年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开展的情况,调研组得出以下结论:

1.群众有需求、覆盖面急需扩大。通过分析,98%的受访人群愿意学并认为掌握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是很重要的,这说明救护培训人人有需求,只要号准脉,做到与时俱进,培训工作就好开展、易推进、有实效。

2.质量需加强、培训内容需与时俱进。通过分析,希望培训课程实用性更强、怕学习课程不好懂学不会的占了受访人群的四分之一,这说明应急救护培训的授课质量、授课形式、授课内容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模式需创新、方便群众学习掌握。通过分析,目前制约群众学习掌握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瓶颈”主要有二个:一是工作忙,培训周期长,没有时间参加;二是培训途径单一,获取知识方式不多。这说明应急救护培训的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救护培训的授课途径有待拓展。

4.宣传需加强、全面参与知识掌握。通过分析,目前群众对发生意外情况是否出手相救仍有种种顾虑。这说明全社会“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氛围营造仍需加强。

三、针对性提升措施。

通过分析原因,也为更好推进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围绕“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事”的总思路,江干区红十字会着重从做好应急救护培训的“扩面、提质、优化、宣传”四篇文章。

1.扩大培训覆盖面。全年全区新增学校、社区应急救护培训站8家,培训受众从原来单一的社区居民拓展到公安干警、城管执法队员、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外来务工子弟、车站志愿者等群体。经过培训的非医务人员,成功抢救意外伤害人员32人,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日趋扩大。

2.全程确保培训质量。年初,区红十字会年初从126名师资中选拔27名热心公益、授课满意度高的师资,组建专业讲师团,定期开展集中备课和教学交流,及时将社会热点急救案例加入课件中,使培训课程更接地气;选送3名优秀师资赴总会进行进修培训,“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师资授课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开展课件连审、现场评估、课后反馈等举措,为高质量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举办学生、初中教师、幼教老师急救知识技能竞赛,重点人群应急知识技能得以巩固提升。

3.创新救护培训模式。“教师点片联动”:在全市率先开展班主任、体育老师红十字现场救护员专场培训,培训模式,将全区34所中小学按地理位置划分为10个片区,在每个片区选择一所硬件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的学校作为本片区培训点,避免教师来回奔波,提高培训效率。“菜单式培训”:将“规定动作”(四大技术、心肺复苏)外的常见意外伤害防治内容细分为20个培训单元,培训对象根据自身实际灵活选择“自选动作”,既提高了救护培训的效率,也增强了救护培训的实用性、可听性。“预约式培训”:象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很难在某一个时间特定的时间段组织所有人员参加现场救护员培训,区红十字会主动调整授课方式,在保证授总课学时不减少的前提下,合理拆分培训单元,最大限度的保障每一名学员能学到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错峰培训”。老小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老年人上午要送孩子、买菜、做家务,中午需要午睡,下午4点后要接孩子、做晚饭,为了让老人能安心参加培训,把老小区的应急救护培训时间安排在下午2点至4点之间;丁桥等镇的居民以年轻人为主,白天基本都在市区工作,工作日基本没有时间参与应急救护培训,因此新建小区的应急救护培训安排在节假日。

4.扩大主题宣传力度。为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舆论氛围,区红十字会积极通过各级媒体,集中宣传红十字救护员成功施救案例;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纪念日期间,举办“新杭州人应急救护知识纳凉晚会”“全家一起学急救”等活动;免费向市民发放《江干区家庭急救手册》、《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1.5万册,受到群众欢迎;邀请浙江卫视、杭州日报等当地媒体多次刊发救护培训相关工作动态,增强市民对应急救护知识的了解。

四、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的实效。

截止201411月,江干区红十字会累计组织完成红十字现场救护员培训1218人次,完成率为152.3%,范围包括公安干警、城管执法队员、企事业单位、教师等;完成普及性培训1.3万人次,完成率为130%,范围包括火车东站志愿者、新杭州人、小候鸟、学生、五水共治志愿者、群众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医务人员成功抢救意外情况32例,相关救护培训的通讯被中国红十字报、浙江卫视、浙江红十字报、杭州日报、杭州红十字报等新闻媒体报道78则,应急救护培训的效果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应急救护培训的课程设计进一步科学,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率、认可率、参与率进一步提升。

五、下一步重点工作思路。

1. 提升应急救护培训的信息化水平。开发红十字现场救护员网上考核系统、网上预约系统、应急救护知识APP等项目,在提供免费应急救护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不同人群个性化专业性增值服务,提升应急救护培训的信息化水平。

2.扩大重点人群的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强校园救护培训的人员储备,在教育系统选拔、培训不少于60人次的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完成不少于800人次的班主任、幼教老师、建筑行业红十字现场救护员,体育老师、班主任领证率不低于98%;完成不少于6000人次的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

3.加强应急救护培训的宣传力度。做好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救在身边”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我区成功抢救意外伤害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救在身边--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普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助力我区“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建设。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