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05-31发布者: 浏览量:

    陈良龙

    今年,我省和衢州市相继将红十字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内容。这一利好消息,不仅对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工作,乃至红十字事业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如何抓住和用好这一政策红利,是摆在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中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为落实好这一任务,本文对江山救护培训工作进行回顾和梳理,理性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主要做法

    (一)以行政力量为推手,变被动为主动。红十字会尽管是家“百年老店”,但理顺管理体制的时间并不长,需要借助外力,为自身强筋壮骨。为此,江山红会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去年,江山市委市政府首次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到对各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在总分100分里面,占据0.5分,其中救护培训就占了0.2分;今年又将救护培训的分值提高到0.3分。因此,乡镇(街道)非常重视,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我想,这就是行政的巨大力量,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以基层组织为保障,解决有人管事。在基层有没有组织,直接关系到红十字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关系到巩固和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基础,关系到红十字会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去年,江山红会争取市府办专门出台文件,要求各乡镇(街道)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明确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要求,为红十字工作在基层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解决了基层红十字会无人管事的突出问题。此外,基层组织建立之后,利用组织优势开展救护培训是非常好的工作切入点,有助于集聚人气、迅速扩大影响力。

  (三)以师资队伍为依托,培育基层骨干。建立组织是基础、是保障,但关键还是要将这一组织激活起来、运行起来。这就需要将无形的东西,化作有形的东西,变为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因此,在基层组织内要培养一支热心于红十字事业,能吃苦、能干事、能奉献的骨干队伍,而其中救护培训师就是一支值得依靠的中坚力量。江山市通过近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培养出有资质的救护培训师21名,全市20个乡镇(街道)中16个乡镇(街道)配有培训师,这16名培训师不仅有医学背景,同时也是乡镇(街道)计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是一支真正撤不走、留得住的骨干队伍,是基层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生力军。

  (四)以专项经费为支撑,坚持公益导向。一项工作能否开展,开展以后能否持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资金保障。江山红会通过向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宣传开展救护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千方百计让这些关键人物、关键部门了解这项工作,重视这项工作,支持这项工作。2011年以来,江山市救护培训项目已连续三年列入财政预算,年均达10万元左右。去年,集中采购了20具教学人体模型,免费配发给乡镇(街道),改善教学装备设施。同时,救护培训工作坚持公益导向,以免费为主,有偿为辅。江山市红十字救护员取证培训人数2011年为730人次,2012年达2172人次,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免费公益培训。

    二、困难问题


    (一)认识参差不齐。红十字运动诞生于战地救护,救护培训一直是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我国,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组织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还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当中。应该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红十字会系统内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都达到了应有高度。但是,在社会上,在红十字会系统外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千差万别,有的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件事,有的表现得不以为然、无动于衷,也有的却是兴趣十足、积极投入。反应在现实工作中,就是对此项工作的态度或积极、或消极、或不置可否。

    (二)质量高低不匀。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是近些年来的事,而救护培训工作逐渐被重视起来时间更短。江山开展这项工作也就是近三年的事,尽管下达的任务完成了,但最后取得的效果也有差别,有高有低。当然原因很多,既有组织者的因素,也有培训对象个人的原因,但最关键的是培训师的教学水平,这是影响培训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边培训边摸索,需要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完善、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参与对象不广。江山市救护培训的工作局面才刚刚打开,仍处于初始阶段。目前主要参与对象是村两委成员、党团员、村民小组长以及村民代表等,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社会面上还没有真正铺开,与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目标,尚有很大一段距离。

    (四)地域间不平衡。在全面推行这项工作过程中,乡镇(街道)之间重视程度有深有浅,执行力度有强有弱,产生效果有好有差。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的认识,不仅关系救护培训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反映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不平衡。譬如,新塘边镇不光救护培训工作抓得好,其他各项工作同样做得出色,是江山红十字工作的排头兵,也是全省红十字工作的先进典型。

    三、努力方向

    (一)坚持公益导向。《浙江省红十字事业2011-2015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注册红十字救护员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1%以上,救护知识普及人数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4%以上。这一比例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算是低的,但在我国和我省要达到这一目标,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提高培训参与率,扩大受益面,应坚持以公益培训为主,这是符合基层实情的。此外,从客观上讲,学习救护知识不是刚性需求,是种弹性需求,能掌握这些技能当然更好,没有也不是说就一定会摊上大事。这恰恰说明,作为红十字会在履行这一职能时,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应当本着公益性原则,积极吸引更广泛的民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开创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争取政府支持。既然红十字会是政府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那么就应当将这一角色发挥好,而要发挥好这一作用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想方设法积极争取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时将救护培训纳入其中。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到当地党委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或民生实事内容中。“考核”与“实事”相比较,前者的支持更给力,含金量更高。因为“实事”的责任主体仍然是红十字会,而“考核”不仅仅是红十字会,还有被考核的乡镇(街道),责任大家共同分担,更加有利工作开展。

    (三)整合有利资源。近年来,各级红十字会已基本理顺管理体制,但力量总体还比较薄弱。为此,各级红十字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善于借助外力,共享外部资源,借梯登高,借力发展。譬如将救护培训与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基层两创人才培训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加强与卫生、教育、公安、交通、安监、党校、旅游、电力等部门的合作,尤其要加大与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建立一种长效合作机制,借助他们的人力物力,实现共赢发展。

    (四)打造项目品牌。红十字会要打开局面,做出影响力,救护培训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与抓手。因此,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把救护培训工作做精做强做美,打响红十字特色品牌。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尊重基层实践。在这些年的基层实践中,我认为要巩固与壮大项目成果,基地化建设无疑是一个最优选项。

    (五)加大宣传力度。红十字精神需要大力传播和弘扬,但精神是抽象的,人对抽象事物往往不易接受和认识。为此,要将抽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具象,人们对此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平时工作中,要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搞宣传,尤其要加大自救互救和救护培训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让公众切实体会到红十字救护培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人和事,弘扬红十字会主旋律,唱响红十字会好声音,传递红十字会正能量,展现红十字会的魅力和风采。

  (作者系江山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