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常被用作美好的比喻。比如,我们喜欢把孩子称为“种子”,未来的种子。别看他们新生、幼小,却蕴含着希望和无限的可能。
巧的是,我们也喜欢把造血干细胞称为“种子”——生命的种子。别看他们只有几微米,却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20年来,在浙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这个“种子库”已悄然汇聚了逾11万名捐献志愿者的“种子”,他们为858名濒危的血液病患者种下了“生命的种子”。
爱,在第六对相遇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症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而造血干细胞捐献则是移植的前提。
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移植起到关键作用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位于人类第六对染色体上,因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受捐患者HLA配型相合时,常被人们称为“爱,在第六对相遇”。
这样的缘分可遇不可求,非血缘关系“第六对相遇”的可能性是数万分之一,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因此“种子库”中的种子数量越多,重症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获救的机率就越大。
据中国发布的流行病学统计,中国每年有500万左右的血液病患者,且每年仍以5%左右的速率递增,而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种子”还只有311.41万人份,只有1.4万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植入了“生命的种子”,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希望。还有许许多多的重症血液病患者仍在苦苦等待配型和移植,有的在漫长的等待中不幸离世……
捐献造血干细胞,续航生命。凡年龄在18—45岁的健康者都可登记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用爱心为“第六对相遇”创造更多的机遇,提升重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获得救治的机率。
加入“种子库”,用爱挽救生命、创造奇迹,你愿意来吗?
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
“捐献造血干细胞,我行你也行”,这是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常说的一句话。话语里,有自豪,有期待,有热忱,有鼓励。他们用无私的大爱,生动诠释了“善行浙江”的真谛。
章焱,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职员,浙江省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3年11月20、21日,章焱两次将100余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北京的一位身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年轻人。他的捐献,打破了浙江省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依赖台湾慈济骨髓库的尴尬局面。
富阳医务工作者汪霖,两次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救治美籍华人小凯丽。2002年,小凯丽不幸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2003年,她的养母琳达两次来中国为她寻找配型。2005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浙江分库中出现了与小凯丽初步配型成功的志愿者——汪霖。同年,汪霖进行了第一次捐献。2007年,汪霖再次为小凯丽捐献造血干细胞。汪霖成为全国首位进行两次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程扬,金华大学生,浙江省第833例捐献者。出生于2003年的他,还刷新了浙江省最年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记录。浙江省“90”“00”后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占比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成为守护生命的生力军。
还有很多的捐献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医护人员、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公务员等等,他们身份不同,但都义无反顾。每一个数字背后都闪烁着生命的希望之光,每一例捐献者背后都有着感人至深的大爱故事。
而许多捐献者,不仅是大爱故事的主角,还乐于做更多美好故事的配角。
“小黄人”,奔波在传递“生命的种子”的路上
一位皮肤黝黑的汉子,穿着标志性的“小黄人”衣服,斜背着蓝色的方箱,急促地穿过杭州熙攘的人群。几个小时后,他出现在国内某个城市,为一个个血液病患者护送“生命的种子”……他便是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队员、浙江省第179例捐献者张剑。张剑自2014年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开始了与红十字会的不解之缘。2016年,加入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护送分队。
即使已经经历过多次护送,但每一次他都像第一次那样高度紧张。为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张剑始终紧紧抱着运输箱,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生命的种子”。
几年来,张剑成功将14份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护送到广州、海口、成都等10个城市,累计护送里程两万多公里,见证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二次绽放,也见证了一个个原本处于绝望边缘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
像张剑这样的“小黄人”还有很多……
靳毅、潘克勤、黄钢锋、陆雪贤、马庆喜、曹幼君……一个个捐献者在捐献后,“变身”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志愿者,奔跑在护送“生命的种子”这条道路上。他们现身说法,通过讲述自身捐献的经历,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
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累计护送造血干细胞158次,送达24城市58家医院,总里程近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多。
靳毅、张剑的事迹被收录在浙江高中《人·自然·社会》新版教材中,《超级英雄》公益片、《遇见陌生人》微电影触动了无数的观众,成为很多人了解、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起点。
好机制,为“生命的种子”生长提供沃土
种子的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壤。在浙江,“生命的种子”有着良好的机制土壤。
近年来,浙江着力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省、市、县三级联动,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除采集外,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各个环节工作,全部都可以在各市、县(市、区)红十字会完成,志愿者不出县就能完成捐献采集前的所有事项。目前,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均设立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可以独立承担捐献采集任务,让捐献者就近完成捐献。
201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发延伸到各市和县(市、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信息化系统、手机APP管理系统;2020年,又积极争取国家中心新系统向全省各市和县(市、区)红十字会开通客户端,成为全国第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系统全省联网的省份;结合“数字红会”建设,在“浙里办”APP建立通道,开发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信息登记、血样寄送等业务系统。“生命的种子”的生长机制逐步完善,志愿者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渠道更加畅通,迎来了社会大众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热潮。
目前,在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支持下,捐献者及其亲属用血被纳入保障范围,捐献者在全省享受“三免”政策;捐献者家庭纳入落户积分、子女就学优先、享受贷款优待范围,形成了“捐献光荣”的良好氛围。自2017年以来,先后有21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被评为“浙江好人”,1名被评为浙江骄傲人物,1名被评为“中国好人”,1名捐献者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生命的种子”拥有了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浙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了热点不断、感动持久的传播效果,有效激发了群众对捐献事业的情感认同和参与热情。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亮生命新希望”正在成为社会共识,成为社会新风尚。
期待更多平凡的你我,加入这支不平凡的队伍,传递“生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