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爱向西行:跨越3388公里!海洋梦绽格桑原

发布时间:2023-03-13发布者: 浏览量:

日前,2022年浙江省志愿服务最美(最佳)典型名单公布。浙江省红十字领域有10个先进典型入选。

本网站正在陆续推送10个先进典型事迹,今天推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梦绽格桑原——海山筑梦向西行”藏区志愿服务项目。

囊谦位于青海最南端,平均海拔超过3600米,这里有一所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这里的孩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看海也是一种奢望。2016年,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牵头启动“梦绽格桑原——海山筑梦向西行”,跨越3388公里,将海洋梦引入这片格桑花开的藏区高原。一“山”一“海”,故事便开始了。

6年来,该项目充分发挥海洋类高校的特色和校红十字会过硬的急救培训能力,集海洋科普进高原、急救知识进藏区和特色课程进校园等内容于一体,致力于做高原孩子的海洋领航者,引导高原孩子成为自我梦想的启航者,做高原孩子健康成长的护航者,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筑梦:海洋梦入驻格桑原

“这叫蠵龟,是现存最古老、最大的爬行动物,因为背甲泛红棕色,也叫红海龟,现存数量比较少,这一只是海关查获后专门捐给我们学校的。”

“这叫柳珊瑚,看起来像是植物,实际上是动物。”

“这是路氏双髻鲨,是鲨鱼的一种,跟大家想象的大鲨鱼不一样吧,这个是幼鲨,是被非法捕捞的。”2021年7月,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正在给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的学生们上海洋科普课。而引起学生们兴趣的就是那些从几千公里外“打包”运过来的上百种海洋生物标本。

这些标本几乎每一件都凝聚着浙江海洋大学师生的心血。“像这一次我们带过来的10多种螃蟹标本,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些都是我们用镊子一点点掏出里面的蟹肉,再黏合好外壳,几乎是完好无损,仅这一道工序,一个标本就要花3个多小时。”志愿者谢玉龙说,每一个标本都是经过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精心挑选的,学校专门组织团队奔赴囊谦,将这些标本陈设布展,在校园内建起了一个小型的海洋科普馆。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专门还奔赴囊谦,指导海洋科普馆的布展。

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校长俄金曲吉说:“这里大多数孩子没有见过海洋,更没接触过海洋生物,这些标本能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了解海洋,激发他们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据了解,海洋馆每天接待参观者达300人以上。目前海洋馆已向全县中小学开放。

此外,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还结合海洋馆的生物标本,开设海洋特色剪纸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海洋剪纸过程中,了解例如螃蟹、虾、鱼等海洋生物的大致形状构造,并融合绘画、手工等多种元素,形成剪纸作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欣赏能力。

补短:充实藏区知识课堂

藏区环境恶劣,师生应急救护知识也缺乏,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把应急救护知识带到藏区校园。截至目前,团队为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1600余名师生开展包括创伤急救小技能、地震等常见意外伤害的救护与逃生,以及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法的培训,并赠送了急救包、急救知识书籍、模拟人等,便于后期模拟训练。截至目前,该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已全部学会基本应急救护技能,教职工普及率达100%。

针对当地英语师资力量薄弱、英语教学短板等问题,团队开设了英语特色课程,还将留学生的声音带入这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学英语。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方舟,是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历史上第一个外教。2021年7月,他跟随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海山计划”的支教团队赴青海玉树支教,轻松活泼的英语课堂引起孩子们强烈兴趣。

课堂结束后,有的孩子围着方舟问东问西,也有的孩子喊他“C罗”……“刚开始我一头雾水,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学生们都很喜欢踢足球,而C罗则是他们最喜欢的球星。当我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内心深处充满了幸福感。”方舟说,或许他的课程在短时间内还无法产生实质性效果,但他竭尽全力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会从大山中走出去。

6年的坚持与接力,团队现已累计组织志愿者16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4800余小时,受益对象5000余人次。团队曾荣获2021年全国百强优秀社会实践团队、全国千校千项社会实践团队。同时,团队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30多家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浙海大副校长徐士元说:“海山计划支教行,是促进东西携手共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对实践者是育人自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发现自身不足,并分析原因,逐步实现自我升华。”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