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共爱一个家——我省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建设掠影

发布时间:2014-05-19发布者: 浏览量:

    博爱家园项目是中国红十字会适应社会转型、服务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延伸基层组织触角、拓展文化传播领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道救助模式的有益探索。自2012年我省成为项目首批试点省份以来,全省11个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实施地,围绕“两建设、两发展”,不断探索新思路、拓展新内容,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笑迎一池清水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江山的自然风光令世人流连忘返。在2013年这场自下而上、衔枚疾进的五水共治攻坚战中,江山市红十字会借助博爱家园建设为江山这幅山水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7月,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红十字会领导来到江山市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实施地——新塘边镇勤俭村走亲连心蹲点调研。在恳谈会上,村民姜金才坦言,“勤俭村什么都好,美中不足的就是缺清水,家门口的几口池塘又脏又臭,别说淘米洗衣,连路过都要绕道。”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大部分农户都提出污水治理的迫切要求。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冬梅表示,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池塘整治,事关群众的生产生活,是一件好事实事。很快,省红十字会安排专项资金,结合项目建设,支持污水整治。

    镇党委书记李纯浩介绍:“该项目已于今年春节之前全部竣工。不仅修复了年久失修的老引水渠,还为沿途池塘引来活水;既达到了污水整治效益最大化,又解决沿途560余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一举多得。这项工程为全镇今年抓‘五水共治’开了个好头。”

    一渠潺潺的流水,不仅活了勤俭的池塘,更乐了村民的心窝。一位正在民心塘边捣衣的村妇,情不自禁地吐露心声:“一个村的小水塘,好比一座小水库。水塘小,作用大,拦蓄雨水,防洪抗旱,养鱼饮畜,洗涮救火。活了池塘,心里亮堂。”

    正所谓:筑一沟通渠引一池清水,圆百姓夙愿泽百亩良田,红会给力。

    你们都是贴心人

    早餐是豆浆、稀饭、馒头和包子;午餐是米饭加“一荤二素一汤”;晚餐是水饺、面条等面食。这是浦江县杭坪镇中央畈村博爱家园项目圣奥老年食堂的菜谱。每天,凡是该村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仅需缴纳每人每天5元的伙食费,三餐都可吃上热腾腾的饭菜。红烧肉、青菜、芹菜和豆腐汤组成的“一荤二素一汤”,很合96岁陈小奶老人的口味。在近20分钟的细嚼慢咽中,把一小碗米饭和菜肴吃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那煮得超烂的红烧肉,老人连说“百吃不厌”。

    杭坪镇中央畈村是位于浦江西部山区的小乡村,全村共6个组、182户、573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5人。全村原来世代居住的村庄位于半山腰一个大型地质滑坡带上,地质灾害频发。为彻底排除安全隐患,2009年以来,浦江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该村整体搬迁工程。但是,一部分老人因孤寡贫困,自身无力建造新房,还有一部分老人因生活习惯不同,不愿与子女一同居住。

    浦江县红十字会了解到上述情况,与杭坪镇党委政府详细商讨后,决定将博爱家园试点项目放在该村,并把改造“村老年博爱之家”作为项目重点硬件内容。在总会、省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博爱桥”、“奉献桥”、村博爱书屋、博爱避灾所、红十字宣传长廊、多媒体教室等相继建成。

    浦江县红十字会还把村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病残人士作为重点关爱对象,建立服务站点,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其建立起村红十字护村队、红十字人道关爱服务队、红十字宣传队三支志愿队伍,并派出专业志愿者为其开展应急救护、家庭辅助护理知识等培训。杭坪镇卫生院的红十字医疗志愿队每月一次为村里老人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滴滴感恩情,百姓记心头。2013年12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博爱家园项目督导组在项目地召开座谈会,应邀座谈的胡云山老人动情地说:“我是个普通农民,可能不认识在座的各位大领导,县长是谁我也不知道,但我认识县红十字会的黄会长,从项目启动以来,为项目的事情,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看到黄会长在我们村里蹲点。能够这样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干部,我们打心眼里感激!”

    描绘富春山居新景象

    富阳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结庐隐居创作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所在地。村中绿树红花相映,小桥流水环绕,俨然世外桃源一般。这是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本。

    走进居民家中,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炉灶边粘贴着“请及时关闭燃气总阀”的温馨提示;每个池塘边竖立着“注意安全,水深危险”的警示标语;在景区文明导游、应急救护宣传、便民服务等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的身影。这些“微服务”正是博爱家园项目为当地村民带来的贴心关爱。

    如果要问村里哪里最热闹,那定数村委会的志愿者活动室。每逢节假日、周末,村民们都会自发地聚到这里,一起学习自救互救、备灾救灾、红十字理论知识。黄公望村不仅在红十字应急救护站和导游服务中心配备了应急救护设备,还为每家每户配发了家庭应急救护箱。村民杨某说:“现在我们遇到小伤,自己都可以简单止血包扎,遇到突然晕倒的游客可以及时给予救护。”

    “这块橡皮真漂亮,换这块好吗?”“还是球拍好,我们还是换这个吧。”每周五博爱超市兑换积分卡时间,东洲街道红十字学校博爱超市人来人往,笑声不断。为帮助困难学生,培养志愿服务意识,老师对学生在学习、卫生、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积分奖励,学生凭积分卡到博爱超市兑换学习用品,使原先“你助我受”被动方式向“按需择助”主动方式转变。

    超市虽小,凝聚大爱。东洲街道红十字博爱学校传播的是红十字精神,播洒的是爱的种子,借助这一载体,奉献爱心成为更多青少年共同的追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2011年6月来校视察时欣然题词“博爱教育的示范基地”。如今,投资近1500万元的学校二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

    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博爱理念已逐渐融入平常百姓家,博爱家园已在我省乡村初显成效。这其中有以大学生村官扎根创业基地为主题的富阳生计发展模式,有以网络化管理为依托,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桐乡、龙游组织建设模式,有以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等志愿服务为内容的瑞安志愿服务模式,有在普陀山风景旅游区提供六项便民措施,服务海内外游客的爱心屋,还有以红十字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等建设为抓手的余杭、黄岩宣传传播模式,以及以解决当地饮用水、公共卫生等突出民生问题的奉化、嵊州关爱健康模式……

    我们相信,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化,博爱家园正成为我省红十字会系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五水共治”行动的重要载体,成为“政府信得过、基层受欢迎、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成为红十字亮丽的品牌。(陈良龙 黄黎明 陈至成)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